“礼让斑马线” 车让人还是人让车?

核心提示: 今年以来,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整个市区除了主街路口红绿灯下的斑马线,几乎所有的街道斑马线旁都画上了白色的“礼让行人”四个大字。那么,车辆在斑马线前是否做到了“礼让行人”呢?

58d54e2eb41bf

今年以来,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整个市区除了主街路口红绿灯下的斑马线,几乎所有的街道斑马线旁都画上了白色的“礼让行人”四个大字。那么,车辆在斑马线前是否做到了“礼让行人”呢?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行人普遍反映机动车主动礼让少,而机动车主则是一副有理走遍天下的样子。斑马线上人车冲突的乱象由此可见一斑。机动车强势抢行,行人过街战战兢兢。

文/摄 马骏

行人:

一般都是让车走后再过马路

昨天上午,记者在新民中路“四牌楼”附近的一处斑马线旁进行了实地调查。在大约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仅有3辆汽车在斑马线前减速,等行人过马路后再行驶。一些车辆甚至在行人已经在斑马线上行走的情况下加速绕前,快速通过斑马线。记者注意到,这处斑马线距离东边一处红绿灯仅是一段很短的距离,但一些自西向东行驶的车辆却并没有选择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而是一脚油门加速绕前经过后又急忙在下一个红绿灯前猛踩刹车等候红灯。这样的场景不禁让人连连摇头。

居住在附近的路人陈大爷表示,自己过这条马路已经很多年了,然而一直以来,他总是要等到马路上来往的车辆经过后再过马路,即使是这样,他每次也不敢大意,总得反复左顾右盼。陈大爷表示,虽然自己知道车辆应该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但他难得看到机动车在斑马线前停下来等行人过马路。“等到真被撞了,难道还有命去跟司机理论吗?”陈大爷苦笑着说道。

在采访中,与陈大爷抱着相似观点的行人占了大多数。他们大多表示,为了安全起见,还是等车子走了之后再过马路吧。约七成的行人表示,新画出的“礼让行人”标志没有让路过的车辆慢下来,也没能让行人比以往更安心地过马路。

 

车辆:

礼让行人却被后车鸣笛催促

90后市民小唐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去过杭州,在杭州,所有车辆到了斑马线前都会自觉地停下来,哪怕斑马线上只有一个行人。小唐说,如今看到丹阳也在注重斑马线前“礼让行人”,这让他感觉很好,不过,现实却泼了小唐一头冷水。

“前几天,我开车在新民路金鹰天地步行街那里的斑马线前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过马路的行人向我点头致意,那一刻我还感觉挺好的。可没想到的是,后面的一辆出租车竟然长按起喇叭来,不断催我快走。听到喇叭声的行人一时间也愣住了,不知道是该继续走还是该停下来让车子先过去,当时那种场景给我的感觉实在是糟透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状况并不理想。家住云阳小区的一位市民坦言,他经常在下班高峰期的时候看到云阳路上自西向东的车辆排成长龙,而为了争抢车道,一些车子甚至紧贴着前一辆车停在商业广场前的斑马线上,而过马路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只得在车与车之间那一点缝隙间穿梭,那种画面真的很扎眼。对此,私家车主朱先生也一肚子怨气:“别说礼让,稍微一迟疑,行人、电动车就会蜂拥而上,过不去的就是我,一旦堵了后边的车,喇叭声能震死你!”

“机动车通过斑马线不减速、不停车,中断正在通行的人流,危险性较大。”市交警大队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对于斑马线前不“礼让行人”的交通行为,交警部门接下来将在实际执法中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

 

“礼让行人”是最起码的车德

采访过程中,受访者每每数落起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种种“罪行”,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愤怒和指责。这种愤怒不难理解:嗓门大不过喇叭,血肉之躯敌不过钢铁骨架。当一次次在与机动车的交锋中败下阵、吃了亏时,行人很容易就变得愤怒起来:“有钱能买车的多了,素质高的没几个”、“就是素质问题,必须重罚”……

相反,机动车驾驶者对行人也有诸多不满:“中国式过马路”、“人人都想当刘翔”……在机动车一方看来,行人同样亟须管理,个人素质同样亟须提高。

只有常规化、固定化的管理,才能培养常规化、固定化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应提高安全意识、公德修养。法律法规等硬性规定只是对行为最低层次的约束,还应该靠道德修养进行更高的约束。就行车来讲,车德的养成便是这个约束力的关键。

人车相争,便人人都是受害者,无论伤了人还是伤了车,对双方都不是一件轻松事。人人都是交通参与者,司机总要下车,免不了步行,行人出门,也少不了乘车。对对方的抱怨,正是自己的一面镜子。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