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纸片”彰显丹阳独特传统文化内涵

百余张“故纸”亮相2017珍贵契约文书展——

核心提示: 3月6日下午,新城吾悦营销中心人声鼎沸,“2017珍贵契约文书展暨江苏省民办博物馆协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镇江分会艺术沙龙”在此拉开序幕。

3月6日下午,新城吾悦营销中心人声鼎沸,“2017珍贵契约文书展暨江苏省民办博物馆协会、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镇江分会艺术沙龙”在此拉开序幕。展览中呈现的丹阳本地民国时期学校的老聘书、丹阳解放前老婚书、各种明清老旧契约以及各种老报纸、税票、营业执照、老奖状等引人注目,特别是一份被丹阳日报连续报道的1944年镇江民国结婚证书更是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

当天下午展览还未开始,很多收藏爱好者便迫不及待地观赏起这些旧“纸片”。“我结婚的时候领的就是这种结婚证书,但是现在找不到,可惜了,这样的结婚证书能保存下来很有意义。”今年80岁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来参观展览就是冲着这张结婚证书来的,他还专门带了小孙子来帮他拍下这张结婚证书。“我们看到的是以前的一些旧纸片,但是从这些纸片上传达出的是旧中国的一些文化、习俗等,也让我们这些年轻人去了解祖辈父辈的那个年代的社会和生活,我觉得这种展览很有意义。”今年32岁的收藏迷殷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这些藏品的主人孙国武告诉记者,他心中有一个传统文化情结。从2005年开始,他就注重收集各种“故纸”,一直持续至今,只要在某处遇到自己喜爱的“故纸”,他就会想方设法,就算是省吃俭用也要买过来。这些年来,孙国武平日的积蓄多用于收藏这些“故纸”,而这些故纸中,有100多件都是关于丹阳的藏品。他认为,在这些古老的故纸堆里,人们会看到许多过去没有见过的、不知道的、或是被人忘却的东西和故事,而这些东西恰巧是应该被留存、被记忆、被传承的,它们是政治、是历史、是文化、更是精神。孙国武说,这些旧“纸”不是国宝,但却有珍贵的研究价值,如果这些收藏能为社会和后人留下一份“文献”,留下一份“档案”,他将感到很荣幸。

展览当天,江苏省民办博物馆协会会长徐玉芹也来到了现场。她介绍,这是2017年丹阳地区民办博物馆的首次展览,也是江苏省民办博物馆协会的一次重要活动。纸品收藏作为艺术品收藏的重要板块,近年来异军突起,喜爱收藏、研究纸品的收藏爱好者众多。纸品收藏范围非常广泛,契约、报纸、文献、纸币、证书、证件、连环画等各门类的纸质收藏品体现出丰富的趣味性、知识性、学术性、资料性,有的是具有重要史料研究价值的。她表示,孙国武能通过十几年的收藏,精心保存明代、清代十余个皇帝年号的各种契约文书,包括民国时期的分家契、卖儿契、民国结婚证、卖地契以及各种老报纸、税票、营业执照、老奖状等,总数多达600余件,数量和质量都非常高,这很难得,也受到了协会和很多同仁的关注。她预计,这些旧“纸片”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到3月26日。(李潇 吴军兴 王玉娟 文/摄)

责任编辑:王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