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民陈女士向记者反映称,“从网上找的代购,给孩子买的进口牙膏,10块钱一管。但是听最近刚从日本旅游回来的同事说,这款牙膏在日本起码要卖到20多块左右。不知道自己买的是真是假,价差这么大……”
记者走访了解到,近年来,海外代购成为许多市民的新选择。不少购物网站都推出了海外代购服务,产品丰富,让人眼花缭乱。而微信等社交媒体更成为消费者海外代购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代购渠道不正规、代购产品假冒伪劣多、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找代购
消费者还须留神
记者了解到,在一系列代购产品中,海外母婴产品占了很大的份额。奶粉品牌是德国的爱他美,纸尿裤品牌是日本花王,学步鞋是日本代购来的耐克毛毛虫鞋……这已经成为不少宝宝的“标配”。一个家庭从母亲孕期开始就进入到母婴市场的强消费期,母婴用品的种类更是包罗了保健品、防护服、孕妇装、护理用品以及婴儿奶瓶、童车、童装、专用洗涤用品等。各种母婴电商平台的海外代购已经铺天盖地,朋友圈、微博圈的代购刷屏也是妈妈们最爱看的内容。但当代购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代购者成为一种职业,代购早已不是“帮你买”这么简单了。
对这种现象,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少代购商甚至从未出过国。很多中国顾客看到QQ显示对方在某国,就信以为真,其实,QQ的归属地是可以修改的。还有就是手机中显示来自国外的客服电话号码,也不能说明对方就在境外,IP电话也是可以随意修改显示的电话号码。还有,一些假代购提供的超市小票并不可信,有的甚至是经过PS编辑处理过的。
对此,有多年网购经验的市民王女士建议,“要学会看国外的官网,先看看国外的零售价格,尤其是奶粉和母婴用品,不能贪便宜。还要了解自己需要代购的商品,例如:你想买巧虎牙膏,你最好知道这个东西实际日元是多少钱,然后换算,如果哪个代购卖得比换算出来的价钱还便宜就不要看了,虽然可能是清理库存,但谁愿意赔钱卖东西?最好要确定帮你代购的公司和个人的确是在国外定居和生活。还有建议物流全程追踪。”同时,有关专家建议,消费者需擦亮双眼,保持理性的消费心态。不能盲目地迷信外国产品。海淘母婴产品优先考虑口碑好、售后流程完善的商家。同时,消费者与商家交易时要索取海外购物票据、物流运输和线上交易的凭据,一旦权益遭到侵犯时,还可通过这些有效的证据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游走“灰色地带”
暗藏多重风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外代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模式,即海外代购平台和朋友圈海外代购。海外代购平台的运营重点在于尽可能多的吸引符合要求的第三方卖家入驻。微信朋友圈代购是依靠熟人或半熟人社交关系从移动社交平台自然生长出来的原始商业形态。对于目前海外代购母婴用品热潮的根源,市民小徐认为,主要是价格,很多国外品牌在国内购买价格比较昂贵,同等品牌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相对比较便宜,其次是消费者对于国产用品不是很放心。
“海外代购,不管是通过购物网站代购还是找私人帮忙代购,都涉及商品进出口合法问题。一些代购量过大的私人代购甚至可能是一种走私行为。对于正常渠道而言,这是一条灰色途径。”来自我市云阳法律服务所的秦斯文律师说道。“个人在网上发布信息,帮人代购属于个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只要履行正常的海关手续、如实申报即可,商品出现问题一般应由委托人和商家直接协商解决,不属于对外贸易等领域监管的范畴;经营型网络代购则极易与相关法律规定产生冲突,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风险都很大,同时尚处于监管的灰色区域。”
不可控因素多
维权遭遇困境
海外代购虽然为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中却也隐藏着种种陷阱。由于比起普通网络购物,多出一道“代购”手续,海外代购的不可控因素更多,消费者更难以通过正常渠道来维权。货品真假难辨、退换货以及维权困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都让消费者困惑。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对记者表示,他们在找代购时还是非常谨慎的。
业内人士表示,对海外代购这一类涉外交易,相关部门的监管还不完善。海外代购的环节复杂、隐蔽,很难实施有效监管,而私人代购更无从监管。消费者代购买到假货却又得不到保护,根本原因是因为缺少海外代购的具体监管规定,尤其是对于私下的民间代购更是缺乏监管手段。目前,尚无针对个人海外代购的专门法规,仅靠从事海外代购的个人自律,导致消费者在购买代购产品时维权困难。如果是通过电商平台或社交软件上代购的产品,消费者可以维权,但维权成本很高。主要是网上代购属于异地购买,消费者与经营者相距甚远,双方协商不便,而且相关产品的鉴定也比较麻烦。一旦经营者不承认产品有问题,消费者要维权,就必须到经营者所在地的相关部门投诉,而且由于海外代购涉及海外产品,要鉴定也非常困难。
(马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