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杯水,我就要拥有一片海洋。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在我市实验幼儿园兴业部,有这样一名教师,以过硬的教学能力赢得了家长的拥护、以母爱般的关怀获得了孩子们的信任。她,就是从教17年的毛丽琰。工作中的她,总是把微笑放在脸上,把感谢挂在嘴边。毛丽琰不喜张扬,却有着自然的人格魅力,她是孩子眼中的爱心妈妈,是家长心中的知心姐妹,而这一切,源于她对幼教事业的热爱。
“遇上您是我人生最幸事!”
——贴心似她,呵护孩子迈过坎坷
作为带班老师,毛丽琰对班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家境较差的孩子总是格外关心。一次,毛丽琰通过观察发现,莹莹(化名)身上穿的衣服总是很破旧,看人的眼神中也总是透出深深的自卑,从不愿主动与人交流。不仅如此,她每天总是全园第一个入园的,也是最后一个回家的,每当别的孩子雀跃般跳进父母的怀抱时,莹莹却一个人呆在门卫室,孤零零的身影惹人心疼。
为了了解她家的情况,毛丽琰决定去家访。原来,莹莹还有两个姐姐,当年,她的父母为了躲避爷爷奶奶的重男轻女思想,带着她们姐妹三人从安徽来丹阳打工。而莹莹的父母由于在工厂上班,每天一大早就要出发,晚上要加班到八九点才能回家,所以只能抽空接送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莹莹独自一个人在家。
这样的家庭情况,让毛丽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看着眼前怯怯的莹莹,一个念头跳到她的脑中:每天下班我可以把莹莹带回家里去,陪她玩、陪她一起等父母!于是,这个念头让她无偿地承担起了三年老师与家长的双重身份。刚开始时,莹莹到了毛丽琰家很拘束,不敢讲话,毛丽琰就每天陪着她讲故事、画画、聊天。渐渐地,莹莹有了明显的变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居然主动与毛丽琰的家人打招呼了,也会很积极主动地要求帮忙做事了;在幼儿园里,她也慢慢地愿意和小伙伴们交流了,而且还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上小学时,家里配置了手机的莹莹迫不及待向毛丽琰要了电话号码,经常和她保持联系。进入初中后,莹莹更刻苦了,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她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甚至家庭的命运。然而,巨大的压力终使她不堪重负,中考前一个月,莹莹的成绩突然下降,情绪极不稳定,更不愿跟任何人交流自己的内心。
那天,突然接到莹莹初三班主任的电话后,毛丽琰赶忙抽了一个周末到莹莹家里了解情况。莹莹告诉毛丽琰,为了培养学业优异的她,大姐、二姐放弃了求学的机会,和父母一起承担家庭的重担,而她却越来越惧怕中考,就怕万一考不上省丹中,再无脸见家人。于是,毛丽琰与她的班主任双管齐下,从各方面给她解压。一个月后,莹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高中。
去年,莹莹更是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学。就在今年“三八妇女”节之际,毛丽琰还收到了莹莹发来的祝福短信。
“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
——温暖如她,牵着他走进阳光下
作为孩子教育之始的幼儿教师,毛丽琰把教育看作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我深刻地感悟到教育的力量在于唤醒,在于激活学生的进取心。唤醒学生拥有自信、自我挑战的勇气,拥有健康美丽的心灵。”
毛丽琰的班上有一个郁郁寡欢的男孩多多(化名),因为父母离异,这个平时爱跑、爱笑的孩子一下子就消沉了,甚至午睡时也突然惊醒,哭着要找妈妈。从那天起,毛丽琰就每天坐在他的床边陪他午睡。
一次,在开展《我的一家》集体活动的时候,多多突然问毛丽琰:“老师,为什么爸爸和妈妈不在一起?爸爸妈妈还爱我吗?”看着孩子脸上不该有的疑惑和焦虑,毛丽琰的心被拧得隐隐作痛,从此,她处处都用母爱关心他、照顾他,给予他更多的呵护,希望他和别的孩子一样快乐。有一天,多多突然一本正经地对毛丽琰:“毛老师,你真好,我真想叫您一声妈妈!”那一刻,毛丽琰的心融化了,幸福感也涌上心头。
男孩明明(化名)也是家庭离异的孩子,十分顽皮的他看到想要的东西直接用手抢夺,甚至破坏班里的毛绒玩具。通过咨询心理医生,毛丽琰了解到,孩子可能患有心理疾病,为了防止他伤害其他孩子,毛丽琰尽量寸步不离地把他带在身边,等他有所好转后,再鼓励其他孩子和他一起玩。令人惊喜的是,到了大班下学期,明明在借东西时已学会与人沟通商量了,原先孤僻暴戾的性格也在他的身上消失殆尽。
“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前行在从教路上,毛丽琰始终记着冰心老人的话,她说:“幼教工作要有爱心、耐心、细心,才能用心呵护孩子成长,如此阳光的工作,我不会轻易放弃……”(袁军辉 刘静 丽娜 蒋玉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