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春天来临,天气逐渐变暖,正是放风筝的好季节。每年这个季节,一些风筝爱好者就会拿出最得意的“力作”,走出家门,去户外放风筝,锻炼身体。家住江南人家、今年77岁的杜令同大爷便是其中一位。
2月27日下午2时许,在位于香草河麦溪北庄北面的河堤上,记者看到杜令同大爷正准备放飞一个刚做好的龙头风筝。龙头直径约半米、1斤多重,龙眼、龙牙、龙须无不精雕细琢,龙体则用碳素材料和丝绢做成,有32米长。一切准备就绪后,杜大爷提着龙头,随着他的手不断抖动,风筝从尾端开始,一节一节离开地面。不到3分钟,整个风筝身子已经在空中扶摇直上。杜大爷使劲拽住龙头盘线一拉一松,龙头飞了起来。“放风筝光有力气可不行,还得讲究技巧。我的风筝这么大,如果没有技巧,是很难放飞上天的。”杜大爷得意地告诉记者。
“从教育岗位上退休后,我已经做了15年的风筝,平时只要天气晴朗,就拿出来放放。如今,我家里有许多色彩鲜艳的风筝,主要是鸟类风筝,譬如老鹰、燕子、仙鹤等等。”杜大爷说,退休之前,他是一名教师,绘图纸加工零件都是他的拿手本领,做风筝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
杜大爷介绍,以前制作风筝的材料主要是竹篾。制作时,先把竹篾晒干,然后用刀削好,削好之后,再用火烤一下,以增强竹子的韧劲。但制作这个巨龙风筝的时候,他就改用碳素材料,因为这种材料质量轻,有韧性,还不易变形。“制作过程中,最难做的是‘龙头’……”杜大爷说,制作整个巨龙风筝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光“龙头”就足足用了半个月。另外,制作风筝一定要懂得上下、前后平衡。譬如制作鸟型风筝翅膀时,左边和右边都要经过认真测量,使误差越小越好。
杜大爷说,平时只要天气晴朗,他就会拿些鸟型小风筝到外面放,但巨龙风筝只是在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放飞,“二月二,龙抬头,图个吉利嘛!”杜大爷乐呵呵地说,其实,放风筝对身心健康大有好处的。放风筝时,昂首翘望,视野高远。这时,眼部肌肉不时地受到调节,有利于消除眼睛疲劳,可以帮助改善视力,预防老花、近视;同时,放风筝的人仰面扬手,颈、肩关节活动频繁,也可以预防颈椎病;此外,老年人在户外一边放风筝,还可以一边晒太阳,对身体可以起到补钙的作用。
(王国禹 眭海斌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