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还寒 干洗店生意火爆

核心提示: 不少干洗店表示,从春节结束到现在,生意一直不错。

本报讯 由于最近气温忽高忽低,市民们始终不敢把厚重衣物贸然收起来。而这些羽绒服、毛衣等“重量级”衣物的日常洗涤,一时又成了家务中的“苦差事”,于是许多消费者把目光投向干洗店。不少干洗店表示,从春节结束到现在,生意一直不错。

全福路的祝云洗衣生活馆的负责人柳逸昨告诉记者,市民们都习惯春节一过就把家里积攒的大衣类衣物拿去干洗。而由于今年节后气温时冷时热,仍有不少市民不断将厚重衣物拿来干洗。现在一个上午收到的衣服比平常一天还多。记者走访多家干洗店了解到,由于天气原因,干洗店的生意大多不错,皮衣、羽绒服等是待洗主力,多家干洗店的日清洗量较此前多三成。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段时间眼看着气温持续上升,可眼下这几天又恍惚回到了冬天,气温的落差让市民们不敢将冬天的大衣‘束之高阁’,所以这段时间干洗店一直处于忙碌的状态。”

然而随着这两年“洗经济”的不断升温,关于干洗店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去年年底曾委托市区某干洗店洗一件黄色羊绒大衣。在约定时间取衣服时,张女士发现衣服上多处出现褪色和褶皱,严重影响了美观。后经调解,张女士最后获赔400元。记者了解到,对那些较为名贵或者不宜水洗的衣物,人们通常会拿到干洗店去洗,图的就是个专业、省心,一旦衣服被洗得走了样、变了形,不仅影响穿着,消费者心里也添堵。为减少消费者的麻烦,律师提醒,送洗衣物要选择信誉较好的干洗店,记住向店方索取票据,出现纠纷后及时向工商、消协等部门投诉。

据相关业内人士介绍,洗涤行业的消费纠纷近几年明显增多,春节过后的这段时间更为集中,主要表现为衣物出现面料缩水、破洞、褪色等,甚至发生弄错衣服、连店带衣一并失踪的怪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从事洗涤服务业的商家发展不平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洗涤质量不稳定。消协工作人员提醒市民,送洗衣物时首先要选择那些信誉好、设施齐全、操作规范的干洗店;其次,要求店方出具相关票据,双方达成口头或书面协议,明确责任;最后,一旦发生洗涤质量问题要和店方积极协商,难以达成一致时应尽快向工商、消协等部门反映,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马骏)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