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市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养,充分发挥榜样感召人、影响人、带动人的重要作用,丹阳市文明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016“丹阳好人”评选活动。这次咱丹阳有21位候选人入围,读者可根据“丹阳好人”候选人名单及事迹,关注丹阳发布或丹阳日报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票。投票结果将作为评选参考之一,不代表最终评选结果。
投票规则
投票时间
2017年2月23日10:00~2017年2月25日17:00
投票规则
1、投票为单选或多选,每一个微信用户每天都可以投10票,但不能投给同一个人,每位候选人每天票数上限为500票,多选无效。
2、严禁刷票,技术人员将根据每位候选人所在地域IP进行比对,当地IP须占总投票IP80%以上。
3、微信投票结果仅作为最后评奖参考。
夏梅祥
九旬老人勇救落水村妇
夏梅祥,司徒镇吴塘村村民。年届九旬的她, 仍怀有古道热肠。2016年初冬,赴码头洗东西的夏奶奶看到同村50多岁的村妇,不慎跌落冰凉的水中,眼看就要沉入水中。危急时刻,老人不顾自己年迈,不假思索走到码头,趴在石板上,奋力伸出自己的双手,充当“竹竿”,让村妇抓住自己的双手。最终,夏奶奶用尽全身力气,将落水的村妇拉回岸边。
栾玲凤
洗碗工关键时刻挺身救人
2015年10月8日晚7点多,王金锁下班骑摩托车回家,不小心和一辆小客车发生碰撞,生命垂危。他只能拼尽全力呼喊“救救我”!当时正在水中仙饭店工作的洗碗工栾玲凤,第一个来到了现场。她一边帮助伤者简单止血,一边大声向周边呼救,这时许多群众也闻声赶来,于是她向围观群众大声呼喊“快打120,再晚点命就保不住了”,并想方设法联系王金锁家人。120来了之后,她就跟随救护车一同前往,到医院后跑前跑后帮助医生将伤者送进抢救室,帮助办理相关手续。
王妮娇
华南实验学校
优秀女教师
“结婚7年来,我觉得很幸福,尤其是公婆对我的照顾。”被评为镇江市“好媳妇”的王妮娇说道。“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感念公婆体贴的她,一直把公婆视为亲生父母,不仅从未红过脸,还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小棉袄”的贴心。
姚美华
痴情妻子坚守植物人丈夫28载不放弃
正值盛年,爱人因见义勇为而致昏迷,她,没有选择抛弃;爱人醒后如同植物人,生活起居不能自理,还有7岁幼女需要照顾,她,也没有放弃。面对生活中的诸多磨难,她以一介女子之躯扛起了责任。曾有人多次劝她改嫁,她却始终坚守这样的信念“三个人才是一个家,没有了丈夫,这个家是不完整的”。如今,28年过去了,女儿也已毕业工作成家,花甲之年的她尽管身患疾病却仍然陪伴着丈夫,悉心照顾丈夫。这种不放弃、不抛弃,持之以恒的精神,人人称道。
袁秀珍
孝顺儿媳待公婆如亲父母
14年前,婆婆患上脑梗塞住了院,没几年,公公脑溢血。从此,生活不能自理的他们全靠袁秀珍夫妻俩的精心照料。原先,夫妻二人在昆山皮鞋厂里上班,后来,为了更方便照顾公婆,原本在外打工的袁秀珍夫妻俩都辞了工作,把皮鞋活儿带到家里做。在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悉心护理下,如今公婆都能下地自理,精神上也好了不少。
卢光平
80后姑娘撑起风雨飘摇家
卢光平,女,34岁,贵州人,2004年嫁入司徒镇杏虎村。12年来,在公公和丈夫先后身患重病的困境下,卢光平勇敢地扛起家中的重担,每日早出晚归上班赚钱,照顾家庭生活,照看孩子学习,鼓励丈夫坚持锻炼恢复身体。在婆婆的眼里,卢光平是贴心棉袄;在儿子眼里,卢光平是了不起的妈妈;在邻居们的眼里,卢光平是翘大拇指的好媳妇;在社区居民眼里,卢光平是孝心献给长辈的模范。她用行动诠释了孝老敬亲、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孙腊娣
年迈老人十余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女儿、外孙女
孙腊娣女儿出嫁到武进,2003年外孙女出生,就被查出先天性心脏病、脑瘫,孩子七个月就接到了外婆家,脑瘫的孩子吃喝拉撒都不会表达,孙腊娣夫妇没有嫌弃、白天黑夜的照顾外孙女。2011年女儿石国红又被查出患有脑瘤,成为植物人,孙腊娣夫妇含着眼泪把植物人女儿接进了自己的家。如今孙腊娣夫妻照顾植物人女儿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照顾脑瘫外孙女也14个年头了。
马勇
七旬老人三年自费创办“流动红色纪念馆”展
家住云阳街道凤美新村社区的七旬老人马勇,自加入社区志愿队伍以来,常年致力于对居民的红色宣传服务。他利用自己的退休时间,搜集各类红色主题图片,通过报纸、画刊、网上查找,然后以照片的形式打印出来,在每张照片下面配文字说明,专门设计了40个不锈钢展架,在每个重大节日到来之际,整理成各类主题的图片集以流动展览的形式在辖区学校、小区内展出,对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这些图片展的所有费用全部来自于马老的退休金。
殷国勋
退休医生乐当“义务保健员” 二十年为社区居民义诊
“殷医生非常乐于助人,社区居民只要有个头疼脑热或者跌打损伤啥的,都会先给他瞧瞧,再去药房医院,殷医生也总是随叫随到,他就是我们社区的‘义务保健员’。”在阜阳社区里,只要提起殷国勋,不管男女老少基本上都认识他。殷国勋自退休以来,至今已经坚持为居民义诊了20年。
王金娥
热心邻居近4年帮残疾家庭买菜
王金娥,今年60岁,家住华南新村49幢二单元202室。她家相邻的48幢楼住着一对母女,独生女儿名叫邵苏阳,是一位坐轮椅的残疾人,而且单亲妈妈也常年瘫痪在床,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乐于助人的王阿姨义务帮这个残疾家庭买菜,而且一买就是四年。
王其庚
帮助别人 快乐自己
王其庚是化肥路社区的一名网格长,担任社区网格长已经十多年,他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为社区的每位居民服务。每逢节假日,便会为一些困难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为伤残人员家庭清理杂物,陪孤寡老人聊天等。配合居委会,协调做好居民工作,解决居民疑难问题。自发组织家人、朋友、社区内的住户200多人,为社区困难户钱小女捐款万余元。
王锁双
耄耋老党员坚持行善
1991年,王锁双老人从原丹阳县人事局退休后,不仅发挥余热20多年支持参与社区建设,而且他一直省吃俭用坚持行善。20多年来,他捐款行善都是一证一据,半点不虚,虽然所捐善款不多,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朱光辉
哪里有火灾和险情,哪里就有他矫健的身影
他是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的尖兵,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守护神,他就是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界牌专职消防队队长朱光辉。在8年的消防生涯中,成功指挥和参与大大小小的灭火、救援1000余起,救助遇险群众60余名,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朱光辉忠于党的事业,在生与死的考验中,敢于赴汤蹈火、冲锋陷阵,他爱岗敬业,爱警习武,用赤诚和热血铸就消防卫士的无限荣光。
谢国平
河道管护员老谢平凡的水利精神
“老谢”在被皇塘水利站聘为专职河道管护员的十几年里,用平凡和真实诠释着新时期水利人的精神。皇塘境内总共有30公里左右的河道需要管护,老谢负责的是主要河道之一的战备河,管护区域约为6公里。6公里河道两岸清理一遍往往就需要一整天。为了更有效的完成工作,老谢总结出了自己的工作方法:一条管护船、一根铁丝钩、一双雨鞋、一副手套、一件雨衣、几个蛇皮袋,除了这些常备装备,为了方便运船和拖运垃圾,还特意自备了一辆三轮摩托车,节省了不少时间。
刘赟涛
90后残疾青年4年不断破“零记录”、创“新历史”
作为一名90后的残疾人游泳运动员,刘赟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以非凡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长年累月泡在游泳池中苦练本领,终于崭露头角,先后多次代表国家、江苏省参加国内外的体育竞赛,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6年9月参加巴西残奥会获得s4级50米仰游银牌,刷新亚洲纪录,这是我市运动员在残奥会中获得的首枚奖牌,刘赟涛打破了“零记录”、创造了“新历史”。
徐晓旭
女大学生村官养殖蚯蚓 变废为宝造福百姓
徐晓旭,江苏南京人,2012年8月通过江苏省委组织部的选聘,到珥陵镇积庆村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积庆村小潘园村的奶牛场牛粪堆积如山,污染问题严重,村民上访不断。徐晓旭为了帮助村民们解决这个难题,想到了利用蚯蚓养殖来消化牛粪,解决牛粪的污染问题。她积极与市科技局沟通,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命研究院进行技术合作,成立江苏步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小潘园村建立了80亩蚯蚓养殖基地,不仅解决了牛粪污染问题,而且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收入。
张林华
全职妈妈执着追梦在田野
一个原本普通的家庭主妇,凭着勤劳、智慧和执着,从一开始的自产自销到承包土地百亩的果品合作社,张林华在田地间、果园中执着追梦,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小道。
在创业之初,为了节约成本,张林华没舍得多聘请员工,从最开始的除杂草做起,张林华便和自家亲戚们一起整天埋首于田间地头。几年的辛苦打拼后,张林华种植经营果品的利润也从最初的几千元增长到最多时的二十多万。不满足现状、坚持创新的她又在2015年选择以开网店的方式,搭上互联网销售的快车,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王红梅
小区网格长 居民的贴心人
王红梅是市民广场社区体育小区的网格长,现年55岁,担任网格长多年来,她兢兢业业,踏实吃苦,踏遍了网格里的每个角落,走遍了每一户居民。她甘当居民群众的服务员,做群众的贴心人。她待人热情,热心处理居民间的矛盾;她勤抓环境卫生,保持社区整洁优美;她心系居民安全,强化治安防范;她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一次次送进千家万户,热心积极地为辖区居民排忧解难,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尹林华
十年耕耘,丹心热血沃雪莲
2006年,尹林华担任首届新疆班班主任。十年来,她所带班级成绩显著,并带领新疆班老师精心编写德育校本教材,精心开展生本教学改革,精心策划课外活动,精心设计十年期刊和年刊,精心组织校内外各种活动。她无微不至地关爱少数民族学生,为学校新疆班的稳定和发展奉献了心血和智慧。2007年,她所带班级的“雪莲团支部”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009年,她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教育厅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殊荣;2011年,学校被镇江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聂翔
“大个子”检察官为检察事业作出“大贡献”
聂翔同志自2006年进入市人民检察院以来,在10年的工作中,身高1米9的他始终认为“大个子就该大奉献”。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一心为民,帮助被害人追回赃物;他踏实工作,主动承担最高检督办的“毒胶囊”案件办理;他兢兢业业,在丹阳市“8.6”火灾事故调查中,成功查处市环保局原局长曾某某受贿案;他更是任劳任怨,在组织需要下,毅然决然赴新疆挂职援疆。这就是他,把最美好的时光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检察事业!
姜听听
大家心目中的
“慈善老人”
老人从年轻时候起就把做慈善当成了习惯,尽管他只是一位拿工资生活的普通人,收入不高,但他却竭尽所能,捐款高达17万元,名列镇江市个人捐款三甲之列,先后被丹阳市、镇江市授予“最具爱心楷模”荣誉称号。他是大家心目中的“慈善老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