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70余天,这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终告破!

核心提示: 2016年11月23日12时35分许,在丹延线6公里附近发生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肇事驾驶人驾车逃逸,受害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受理后,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历时70余天终于成功侦破此案。

o_1b95joh0sn9b203n7ctsr9koa

o_1b95jome1126ik31uu01gkt1bs0c

本报讯 2016年11月23日12时35分许,在丹延线6公里附近发生一起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肇事驾驶人驾车逃逸,受害者经抢救无效死亡。案件受理后,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凭借“百姓是天,有案必破”的坚定信念,充分发挥顽强拼搏、不畏艰辛、连续作战的精神,穷尽侦查手段,历时70余天终于成功侦破此案。

雨雪天

疑犯撞人逃逸

2016年11月23日12时40分,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群众电话报警称,在丹延路与312国道交界处往延陵方向两公里处,一辆电动自行车与一辆三轮车相撞。接到指令后,交警大队延陵中队值班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处置。到达现场后,民警发现事故地点位于丹延线6公里附近,系电动自行车与人力三轮车相撞的交通事故,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已驾车逃离现场,人力三轮车驾驶人受伤。民警立即展开抢救伤者和现场勘查工作。然而,案发次日,伤者因伤势过重,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细侦查

案件初露端倪

群众看公安,主要看破案。民警们如芒在背,令他们焦虑的是该案发生在雨雪天,现场无肇事车辆遗留的物证。肇事嫌疑人现身在何方?案侦工作一度呈骑虎之势。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视频监控,对案发时间内通过案发地的所有车辆进行甄别,民警终于发现受害者于当天12时28分通过距案发地前方丹延路自来水厂门口。通过对受害者经过监控位置至事故发生地,这一时段内经过的所有电动自行车进行甄别分析,民警发现12时31分进入监控画面的载着液化气瓶的电动车行迹可疑。数分钟后,疑似嫌疑人戴头盔驾车经过同一地点。经过认真分析,民警发现从出现到消失,嫌疑人均出现在延陵镇眭巷村附近。通过对案件再次细致分析研判,专案组决定缩小侦查范围,以眭巷村为中心对周围村庄展开走访摸排入户调查。中队全体民警不顾入冬以来第一场雨雪之后的寒冷,在延陵派出所和延陵交警中队的大力协助下深入眭巷村和周围村庄走访调查。

调方案

案情峰回路转

案件陷入困境,如何突破重围?通过仔细甄别以及大量图片资料比对,民警初步判定嫌疑车辆为“立马”牌电动自行车,但是“立马”牌电动自行车在我市并不多见。通过多方走访了解,一名叫眭某金(音)的男子进入了民警的视线。获得这一重要线索后,专案民警搜索了大量姓名为眭某金、眭某君、眭某晴等类似读音的人员。经仔细识别查证,民警初步判定嫌疑对象为延陵镇眭巷村的男子眭某。

工作的劳累抵挡不住民警侦破案件的热情,专案组再次对案件展开研判分析,决定以眭巷村眭某为重点,突击进行排查。在对村民走访了解过程中,一名妇女自称不认识眭某,但随后对其他村民的走访中,村民指出该妇女系眭某妻子。这一反常行为加大了民警对眭某的怀疑,专案组决定与眭某妻子正面接触。经了解,眭某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回家。民警通过眭某妻子,要求其发动所有亲属查找眭某下落,并配合调查“11.23”交通肇事逃逸案。

2017年2月6日晚,专案民警再次来到眭某弟弟家中,在民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规劝下,嫌疑人眭某被其亲戚带到民警面前。

智审讯

案情大白天下

嫌疑人眭某投案后,企图蒙混过关。谎称自己目前骑行的是“爱玛”牌电动自行车,对曾经购买过“立马”牌电动自行车这一事实予以否认。为了彻底击碎眭某抱有的一丝幻想,警方继续加强审讯攻势。心虚的眭某逐显底气不足,如实交待了案发当日穿雨衣戴头盔驾驶“立马”牌电动自行车,在充完液化气回家的路上撞倒一骑行的人力三轮车后,因怕被追究责任,故意绕开事故现场转道麦溪集镇回家,又怕警方找上门,将肇事车辆卖给丹徒镇上党某电动车销售点,重新换购“爱玛”牌电动自行车,企图逃避警方侦查的犯罪事实。

历时70余天案件成功告破,犯罪嫌疑人眭某因涉嫌交通肇事罪于2017年2月7日被警方刑事拘留。获悉案件成功告破后,被害人家属专程登门事故中队赠送锦旗,并向参战民警连续70余天侦破此案表示谢意。

(王国禹 许建彪 文/摄)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