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一年一度的西方情人节又到了,记者调查发现,情人节前夕,各种鲜花相继被摆上花架,虽然各个花店都在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但是近年来,情人节送花逐渐趋向于理性。一位花店老板告诉记者,去年鲜花出售只相当于前年的一半,今年的情形也不乐观。
花店鲜花预订不再“热”
昨日上午九点,记者来到了云阳路一家花店,正好遇到热恋中的小刘订了一束玫瑰花,因为要求店主包装精细,11朵花共花费258元,折算下来每支售价在23元左右。“和女友在热恋期,不能买太便宜的花,不仅买花,还要买礼物呢!”小刘笑称,虽然每过一次情人节都有不小的开支,但是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他觉得浪漫一下是应该的。东门外大街一家花店老板王先生告诉记者,一般的花束价格在120元到150元一束,而精品则在220元到280元一束。他告诉记者,每逢情人节,花价都要上浮,但是相比去年的情人节,今年的花价则相对较低,一来是因为进价比往年低,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近年来情人节送花的人在减少。“去年是最明显的一年,去年我们卖出去的鲜花相对于上一年要少50%左右,预计今年会比去年好一点,但也不会赶上往年的情形。”王先生说,近年来,情人节送花渐渐趋向于理性,更多的年轻人只是象征性地送花,并没有太高要求,相比以前,更多的人选择送项链等小饰品一类的较为实用的东西。新市口另一家花店的老板也告诉记者,13日一天没有几位顾客前去订花。“一般来说都是当天买花,但是今年提前订花的人比以往要少。”
“传统情人节”无人问津
今年的2月11日是元宵节,在很多中老年人眼中,和“七夕”一样,元宵节其实也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不过每年的这一天,花店却显得极为冷清。开发区云阳路一花店老板朱先生告诉记者,他虽然知道元宵节也相当于传统的情人节,但花店并没有元宵节促销的习惯。“这么多年几乎都是一样的状况,情人节买鲜花的人不少,但是元宵节几乎没人买鲜花。”朱先生告诉记者,市民的观念是鲜花市场最直接的推手,虽然他希望自己生意红火,但面对现实的鲜花销售情况,他觉得近些年有些“无力”。
在很多年轻人看来,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和情人节没有多大关系。但大多数中老年人认为,西方的情人节并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不算是真正的情人节,而元宵节则更像是传统的情人节。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多数人表示,在刚刚过去的元宵节,是和家人一起团圆吃元宵的。而今年58岁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在她年轻时,很多闺中女子都喜欢元宵节出门观灯,与异性相识、相会,相较而言,元宵节才更像“中国情人节”。然而,现在很多人都追捧西方的情人节,不重视中国的七夕节,更不知道元宵节也相当于传统的情人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被遗忘,西方的节日则被炒得火热,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希望年轻人多重视中国的传统节日。”她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