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学期已经开学。连日来,很多家长忙着为孩子采购新学期的“入学装备”,而商家也趁此机会在“开学季”中赚得盆满钵满,“开学经济”较往年更为火爆。面对“开学经济”,有人选择了“只买贵的不买对的”,也有人选择了理性和节俭。那么,“开学经济”怎样才能变成经济地开学呢?
有选择高消费的
11日上午,记者来到丹阳书城,一些家长和孩子正在选购自己心仪的电子用品。销售人员说,这两天来买家教机、电子词典等产品的家长和学生都比较多。小到500多元的电子手表,大到3000多元的多功能学习机,平均每一位孩子的消费能达2000元左右。除了学生用的电子产品销售增温以外,这两天还有不少学生开始为新学期的文具筹划了起来。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开设的科目不同,都会给孩子买新的对应的学习用品,加上上学期损坏的、孩子不喜欢的,一个孩子平均下来,也得花好几百元,如果再算上要买的课外书,也就上千了。“每个学期要求的不一样,1000元都打不住,有些书都很贵的。”
一家文具店老板告诉记者,今年的文具销售中,部分进口的文具卖得特别快,家长和学生也愿意花钱去买。一支普通的中性笔,日本进口的需要10块钱,国产品牌的只需要3块,但还是有许多人愿意选择进口的。“还有这种平常都卖三四百块钱的笔,现在卖200多块,卖得比较多。虽然它很贵,但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学生文具的品牌款式都很多,在选择上建议大家不要盲目攀比。选择既不影响学习,使用起来安全、方便的产品才是最好的。城区某小学班主任吴老师建议,钢笔书写应选择朴素的、安全实用的,就买文具店里出售的普通钢笔即可,不需要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钢笔。
也有理性选购的
在走访中,记者看到,在市区的各大超市里,种类繁多的学习用品也都摆在了店内显眼的位置。各类文具种类齐全、样式新颖,价格却大都不超过30元。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超市高价文具如今已经鲜有人问津,许多家长也会引导孩子理性购买学习用品。家长张女士向记者表示,“我今天来就是给小孩来买本子、铅笔盒、油画棒还有图书之类的,价位十几块钱,我们买都会进行对比,基本上选择比较实惠一点的。”
在书城的四楼,各种科目的教辅书籍和学习资料都已经上架。在教辅书专卖区,上初二的一位学生正在选购新学期需要使用的教辅材料。为了避免浪费,今年开学,他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只购买了语文和英语的学习用书。“英语主要是预习用的;语文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还有文言文。”除此之外,记者还发现,以往商场里非常火热的“苹果三件套”、复读机、点读机等电子产品的销量与往年相比,这个开学季也没有出现明显的上涨,家长和学生在选购时更加理性,不再是单纯追求外观和品牌。一位销售人员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购买此类产品的学生和家长更理性,选择的产品以国产品牌为主,更经济实惠,性价比较高。
业内人士:
应倡导节俭新风
业内人士表示,曾经火热的“开学经济”,不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很容易助长孩子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其实最盼望“开学经济”的应该是各路商家,商家在商言商,只要他们卖给学生的东西不是假冒伪劣,也无可厚非,但是作为学生和家长,却不能够被商家牵着鼻子走,或者买回一堆没用的东西,或者超过了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而非理性消费。如今节俭新风给“开学经济”降了温,家长能给孩子们最好的东西是正确的价值观和节俭朴实的品质。
“从现在来看,更加的理性、更加客观地认识到孩子对文具的需求。对孩子来说,可以从小就培养节俭的习惯,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会起到教育示范作用。同时从社会的发展来看,也能起到保持良好节俭的倡导性作用。”他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