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约灯闹新春

核心提示: 秧歌,在珥陵镇黄堰行政村辖内的蒋村是流传之久的一种主要娱乐活动。农闲时排练,新春佳节期会同邻村马灯、猴灯、刀棍等,一同登台献技比艺。

■ 龚小勤

秧歌,在珥陵镇黄堰行政村辖内的蒋村是流传之久的一种主要娱乐活动。农闲时排练,新春佳节期会同邻村马灯、猴灯、刀棍等,一同登台献技比艺。

秧歌,在旧时民间称唱秧歌、扭秧歌,又叫秧歌舞,外出表演时秧歌又称秧歌灯。秧歌是以古戏人物渔公渔婆、莺莺、红娘、张生、和尚,外加一对莲相和浪子,共十三人组成,加乐器组(锣鼓、二胡、笛、箫、角玲等)约有三十余人,由村中老一辈人组织发起,活动资金由祠堂公田负担,购置人物衣袍,道具布景等,要求古装出灯。

秧歌出灯表演鼎盛期,都在每年的新春佳节期,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八落灯,初一各自村中拜年,初二秧歌在村内闹灯,初二、四就有近邻村庄以庙社为名派人来请秧歌出灯又称约灯。因蒋村地处金坛分界处,常活动于金坛界内的白塔、庄胜桥、新火、花街、龚家村,还有近的黄堰桥等地。路途远的村请去还供食宿,近村招待一两顿饭便可,唱秧歌人也不斤斤计较,也不收任何演出费用,仅图个热闹,图个名声。

蒋村秧歌是台上秧歌。开演时锣鼓打闹(民称打闹场),二胡、笛、箫、角玲、板鼓等乐器齐奏,吹拉弹唱把秧歌曲调奏得婉转悠扬悦耳动听,唱秧歌人依据角色开着各色脸谱,身穿古装上台。渔公渔婆领头出台,渔公身背渔篓,渔婆手拿渔篮出台转场(称打招),然后莺莺手持折扇,红娘手提花篮,鞑公鞑婆各人手握1支长烟竿,张生手提花灯,和尚拿着穿线棒,浪子一手持折扇,一手擎竹竿,竿头弯处上系一盏花灯……逐个依次粉墨登场亮相。由浪子出场穿阵,他手执花灯,张开折扇,自转一圈后伴着乐器声率先领唱《正月里来大兴灯》“蒋村秧歌来点灯,红灯点到某某村,荣华富贵万年村。”唱完曲子转阵,然后莺莺、红娘、渔公渔婆、张生和尚、鞑公鞑婆依次转阵,一对对对唱,一对莲相随其伴舞。唱完转阵打招,浪子开小丑脸,做着各种搞笑动作,引人捧腹大笑。还有鞑公鞑婆扮演的傻样、走的秧歌四方步、唱的怪调与众不同,引来阵阵喝采。

串村秧歌(也叫游村秧歌),它与上台秧歌不同,他们是边走边唱边扭秧歌,走四方步,边随着幽扬的曲调合拍前行,角色与台上秧歌相同。串村秧歌不要约灯邀请,自由行使,正月初二就可串村出灯,以拜年形式,村村去、户户进,除非喜庆节日有人上门聘请或庙会组织会灯。

唱秧歌和其他灯会一样也有谱,即正月底就不外出唱秧歌了。秧歌道具行头收起,由专人保管或存放到祠堂或公堂屋里,来年再用。传统习俗,二月初八吃过馄饨后,村人都要春耕生产忙于田间,娱乐活动不能耽误田间生产。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