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花销大年后吃紧 别为金钱和面子所累

核心提示: “春节花费太多,节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采访中,不少市民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王先生是一名普通工薪阶层,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妻子的收入也和他差不多。

“春节花费太多,节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采访中,不少市民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王先生是一名普通工薪阶层,每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妻子的收入也和他差不多。大年初七,王先生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开始了年后新的工作。他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总共花了1万多元钱,这相当于两人两个月的收入,加上夫妻俩前年刚买的新房,现在每月还在还贷中,所以明显感觉年后手头有点紧。王先生说,为此,夫妻俩还吵了两次架,妻子主要是指责他不该打肿脸充胖子,把压岁钱包成500元一个,还有给老人买礼物和衣服,应该多走几家店,买性价比高的,也能省出不少钱。但王先生却认为,每年就只有一次春节,不能太抠门,何况让人在背后议论也着实没面子。

俗话说得好,“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其实,春节期间一家人“团圆”的意义最重要,不该为金钱和面子所累,更别让过年成为负担。“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应该因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摒弃掉这些好的传统。”在一家银行从事理财工作的蒋先生称,现在的春节开销有很多是一种从众行为,有的人看到周围人开销大自己也不甘落后,存在一种攀比心理,认为开销大就是有面子有气派。事实上,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其实不必要的开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春节过得快乐与否,并不与花费的多少直接挂钩。如果花得太多,“肉疼”太久,反倒享受不到春节的美好氛围。

除此之外,记者发现在不少人的春节账单中,孝敬父母的都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人都希望回到老家在父母面前有所表现,也包含着子女对亲情的亏欠,但与其这样,不如平时常回家看看,长辈们看重的其实是晚辈在家的温暖和陪伴他们的感觉。所谓春节,品味的是团圆和亲情,溶解的是相思与牵挂,所以,莫把回家过年当负担,应量力而行,千万别把春节变“春劫”。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