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丹阳别样的年夜饭在这里!

核心提示: 除夕夜是万家团圆的好日子,可住在社会福利院以及养老院中的老人们是如何度过除夕的呢?记者27日连续采访了云阳社会福利院和红叶颐馨园老人们集中吃年夜饭的活动,感受了福利院老人们的除夕生活。

福利院、养老院 集体年夜饭同样温暖

1

除夕夜是万家团圆的好日子,可住在社会福利院以及养老院中的老人们是如何度过除夕的呢?记者27日连续采访了云阳社会福利院和红叶颐馨园老人们集中吃年夜饭的活动,感受了福利院老人们的除夕生活。

云阳福利院每年都会组织院内的老年人集中吃年夜饭,这已经成为这里老人们过年的“重头戏”。27日中午,记者来到云阳福利院时,老人们已经围坐成满满的两桌,桌子上已经摆上了十几个菜以及酒水饮料,旁边还摆满了两大盆馄饨准备下锅。福利院的蒋炎院长拿着酒瓶和饮料一个个为老人们斟酒、倒饮料,并举杯祝老人们节日快乐、健康长寿。在旁边服务的食堂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每年春节福利院都会为老人们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一般工作人员都要等老人们吃过年夜饭才回家过年。蒋院长对记者说,逢年过节,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也向老人们献爱心,今年年夜饭中的一些菜还是爱心人士赠送的。来自新西路社区的五保老人老韩告诉记者,“我们住进福利院也算是政府的人了,我在这里已过了16个春节,福利院年年给我们准备年夜饭,我们吃得特别开心。”

傍晚时分,记者又赶到丹延路上的红叶颐馨园,一进大门,便看到这里张灯结彩,节日氛围浓厚。园内用作年夜饭的餐厅已经摆了六桌酒菜。颐馨园市场部赵经理介绍,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养老观念的改变,选择到养老院养老的老人逐步增多,目前住在园内的老人有七十多人。每逢春节,许多家庭都把老人接回家过年了,但今年也有五十余位老人因为子女在外地或行动不便需要专人陪护选择留在园内过年。老人们说,在红叶颐馨园过节就像自己家一样,同样的温暖、热闹,不同的是有了更多的“家人”陪伴! 

海会寺祈福年夜饭 30多道素食受欢迎

2

丹阳海会寺除夕夜举办了迎春祈福素斋年夜饭活动,200多人到海会寺吃素斋年夜饭。(孙国武 溢真 文/摄) 

新婚“高姐”除夕夜加班 团圆饭提前吃

去年10月底刚刚结婚的高阳在上海铁路局工作。春运期间,除了每天来往于上海虹桥站至贵阳北站之间,还要来往于上海虹桥站至汉口站一线。由于春运加班,今年过年期间她只能在高铁上度过。“为了迁就我,婆婆决定把今年的年夜饭提前到大年三十的中午,也让我感受感受过年的热闹氛围。”高阳说。

作为高铁上的一位补票员。高阳的工作可不仅仅是补票这一项而已。“除了补票之外,帮助旅客也是我们每一个列车员的责任。”在负责给旅客补票的同时,帮助坐轮椅的老人、替乘客哄孩子、给意外受伤的旅客包扎、停站时在车门口扶老携幼、组织旅客安全上下车等等,在她眼里都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高阳表示,她每天要在列车上工作十多个小时。午饭往往要到下午一点至两点才能吃上。最令高阳感到心累的是,忙碌起来时,她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只能憋着。

高阳表示,自己刚刚结婚没多久就赶上了春运,她与丈夫不仅几天才能见上一面,就连平时微信聊天都困难。只能在每天清早6点和深夜12点,才能和丈夫多聊上几句,白天基本上是没有时间的。“连续上班三天,第三天晚上11点40分才下班,那时候已经没有车子回丹阳了。”高阳说,为了尽快见到丈夫,她只得第二天早上6点多就起床,坐车回家。短暂的相聚后,隔天下午就要赶回上海上班了。

“列车员们闲暇时会在一起聊几句,有的人说,再这样忙下去,家庭都要没了。”高阳表示,这样半开玩笑的话却成了每一个列车员心中的隐痛。对于新婚的高阳来说,这样聚少离多的日子更是难熬。“今年是我和丈夫结婚的第一年,按传统要给亲戚们送包,我又不在家。这些事全都要靠丈夫一个人去做。”高阳说,“也真是难为他了。”(马骏)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