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如今,网络理财平台越来越多,因为收益率较高,在网上投资的人也为数众多。近日,练湖派出所侦破了一起特别的“网络资产”盗窃案——遍及多个省市的60多个网络账号和密码被盗,大量“财产”被转卖。17日,记者从警方获悉,此案中的投资者缺乏防范意识,设置的密码非常简单,这给了“有心人”可趁之机。最终,警方上网寻踪,在常州将嫌疑人张某抓捕归案。
“粗心”市民损失17万
2016年11月14日下午3时许,市民伟伟(化名)急匆匆地来到辖区练湖派出所报案,称他在某网络平台上的虚拟资产账号和密码被盗,物品被转卖,共计损失达17万元。
原来,2年前伟伟在朋友的介绍下,参与了一个网络理财平台,投入了5万多元。经过财产的增值,到了2016年下半年,已经价值约20万元。然而,报案前他发现账号突然登录不进去,同时密码已经被人修改。待找回自己的账号,发现里面剩余的17万元“财产”被转卖一空。
事后,已是中年的伟伟挺后悔,“对于网络理财投资,缺乏防范意识,密码设置得非常简单,很容易被人猜到,从而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狡诈男”大摆“迷魂阵”
接警后,练湖派出所通过侦查,初步确定涉案电脑的位置,为常州市新北区某处。然而,嫌疑人十分狡猾,案发后其上网的地址不断变化,有时选在茶楼,有时选在宾馆,给警方的抓捕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在其“迷魂阵”下,起初警方初步锁定的一名嫌疑人,查实之后,竟然发现是个年逾五旬的妇女。可是,这名妇女并没有作案能力,随着调查的深入,她的亲属——年轻男子张某浮出了水面。
11月28日,警方派出多组侦查员,在张某经常出现的地点蹲点守候。经过2个昼夜的伏击,最终将张某在某宾馆抓捕归案。抓捕时,张某并未多做反抗。
练湖派出所办案民警介绍,警方调查得知,张某的一位亲戚在该网络平台从事过代理工作,没有工作的他,曾为亲戚帮忙,接触过一些账号和密码。偶然间,张某发现了平台的安全漏洞,由于平台的账号为新浪邮箱,通常是用户的姓名的拼音加上简单的数字,而且原始密码也非常简单,如123456或654321,盗取并不困难。同时,加上不少用户为中老年人,对网络安全缺乏防范,对原始密码并未进行修改。于是,这就给张某从事犯罪活动,提供了“天赐良机”。
随身纪录60多个账号
民警介绍,在侦查过程中,警方发现了张某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60多个账号和相应的密码。张某的日常工作就是“管理”这些账号,并不断尝试盗取新的账号。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再现了张某的犯罪路径——通过先前的工作关系了解到用户的姓名等相关资料,从而找到平台的登录账号,再随机尝试破译密码或通过邮箱的找回密码功能,登录或修改他人理财平台账号。
“张某掌握他人账号之后,将账号内的虚拟财产,不断进行转移和集中,最终集中到他直接掌握的账号内。为了实现虚拟资产的变现,张某通过火币网进行变卖。”练湖派出所副所长李晨辉表示,与传统的盗窃不同的是,张某的犯罪路径全部在网络上,由于张某所盗窃的账号达60多个,遍及多个省市,特别是该平台的服务器在境外,因此,警方寻找受害人困难不小。
目前,警方查实的案值已达17万元,张某已被检方批准逮捕。此案尚在进一步侦查当中。
在此,警方提醒网友和市民,网络财产须加强防范,密码不能设置得过于简单,不要为了图方便,随便取消网站提供的密码保护手段。此外,账号被盗要第一时间报警,以便警方及时破案。
(王国禹 张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