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上了年纪,难免有些眼花耳聋,但在万善园小区里,有位102岁的老人依旧耳聪目明,头发灰白,精神矍铄。这位老人叫曹锁英,1915年9月出生在金坛,后嫁在丹阳。
耳聪,她听你讲话不戴助听器;目明,她能帮着女儿穿针引线;她说话清楚,毫不含糊,而且连头发大部分都是黑色的,只有一些白色夹杂在里面。除此之外,她还能操持很多家务呢!
102岁的高龄老人,为什么身体这么好?她到底有什么长寿秘诀?我们一起去看看。
——岳蕾 陈晓玲 文/摄
曹锁英女儿解说老人的“长寿大餐”
102岁的曹锁英不需要带眼镜就能徒手穿针引线
年逾百岁神清体健
穿针引线不在话下
12日上午,记者来到曹锁英家,刚吃完早饭的她正捂着热水袋坐在家中的老藤椅上。老人面色红润,精神很好,看上去只有八九十岁,如果不是事先了解,记者真难相信这是一位年逾百岁的老人
“来来来,坐坐坐……”曹锁英的女儿蒋嘉凌把记者引进家中,简单向曹锁英介绍了一下记者。曹锁英立马从藤椅上站了起来,非常热情地招呼记者坐下,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记者这才发现,老人不光气色很好,行动敏捷,说起话来也很清楚。
据蒋嘉凌介绍,母亲退休后,一直跟着儿子和三个女儿生活,四个子女轮流照顾,享受着每个子女家中的舒适生活,含饴弄孙,平日里做做家务,吃吃粗茶淡饭,不觉已过百岁,四世同堂,“我的生活其乐融融,现在大孙女也有女儿了,四世同堂了。”
蒋嘉凌说,母亲虽已年过百岁,但思路清晰,行动自如,“扫扫地、烧烧火什么的她都能干,平常还能帮我穿针引线呢,眼睛比我都好!”为了让记者见识一下,蒋嘉凌拿出房中的针线,打开客厅的日光灯,让母亲当场穿起了针线。只见老人先用手搓了一下线头,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再搓了一下,右手拿针,左手拿线头,没过一会就穿了过去。记者不停地夸赞她厉害,老人很高兴,像孩子一样抓住线的两头不停地转着已经穿进去的针,很是得意。之后记者从蒋嘉凌的口中得知,母亲退休前在厂里就是扎鞋底、缝帽子的,可以说是跟针线打了一辈子交道,也许正是这样,才让母亲在百岁的年纪耳聪目明。
出身贫寒心态健康
饮食几十年如一日
蒋嘉凌告诉记者,母亲在42岁高龄生下了她,她是家中最小的女儿。母亲带大他们兄妹四个吃了很多苦,因为当时父亲在上海工作,基本不能回家,照顾儿女的重任全部落在了母亲身上。那段时间,母亲没有工作,除了父亲每个月寄回家的生活费,母亲只能靠着在家周边种些菜贴补家里。之后,母亲进入了一家厂,做起了针线活,每天都重复扎鞋底、缝帽子。
“那段日子非常辛苦,却锤炼了一个人的意志和品格。”曹锁英说。退休之后,她通常吃的都是粗粮和蔬菜,并且保持乐观的心态,从不和别人吵架。同时,蒋嘉凌也介绍,母亲在百岁高龄还能保持这么“年轻”的状态也许和子女的照顾、饮食是分不开的。而在蒋嘉凌看来,少吃多餐、营养到位加上健康心态,与母亲长寿是分不开的。
蒋嘉凌介绍说,母亲每天早上8点多就起床了,现在天气寒冷,所以就不出门溜达了,以往天气好的时候,她都要出去走走的。起床之后,几十年不变的就是空腹喝一杯老山蜂王浆冻干粉,再开始吃早饭。早饭一般都是一碗粥加一个鸭蛋。把母亲安顿好之后,蒋嘉凌就要开始炖红枣银耳汤,这是母亲的“下午茶”。炖好之后差不多已经10点多钟了,按照习惯,就是一杯牛奶加几块点心,比如面包之类的。午饭以蔬菜为主,下午再添一些水果,喝一杯黄芪精。这些虽然看似很简单,但几十年不变的做下来,还是要花很多心思的。“我妈生活得很有规律,我觉得这应该也算她的长寿秘诀之一。”
长寿秘诀还在家庭和睦
幸福快乐生活是健康“源泉”
年逾百岁的曹锁英,身体为什么如此健康?长寿的秘诀有什么?曹锁英和家人告诉记者,除了乐观的心态、有规律的生活外,还和儿女孝顺、家庭和睦有很大关系。在场的晚辈都认为,老太太最好的就是心态,她心胸开阔,乐于助人。
在大女儿的印象中,母亲遇到什么事都不生气,而且还常做善事。对子女的教育,母亲从不粗鲁地打骂,而是和气地讲道理。别人找她办事,从来没听她说过“不”字。“她总是说,只要能帮就要伸出援手,凡事不要与人计较,多想他人的好,多做好事,自己就会开心,我们都认为,母亲心态特别好,与世无争,不怕亏。”大儿子说,母亲的豁达心态以及为人处世的原则,也深深影响着后辈,让他们受益匪浅。
在家里,女儿、女婿和晚辈们对老人都很孝顺,逢年过节都要买一些补品给老人;女儿蒋嘉凌从来不埋怨母亲,在生活上体贴入微,空下来还要帮母亲剪指甲捶背,让老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心情愉快。除了儿女的照顾,曹锁英的亲戚朋友都会不定期地来看望她,买些水果,买些新衣服,使老人的生活快乐又充实。“快乐幸福的生活是我身体健康的源泉,活跃了我全身的细胞,促进了新陈代谢,提高了免疫力,因而我很少感冒,也没有气管炎,所以很少去医院挂盐水,身体硬朗,走路不用拐杖。”曹锁英乐呵呵地说。
曹锁英也在经历了苦难后,任由自己变成一个老小孩,享受着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