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戏迷夫妇:带领社区“唱”起来

核心提示: “红灯高挂鼓乐鸣,陈府庆寿喜气盈,达官高朋如潮涌,独缺至亲方家人……”近日,记者来到开发区车站社区东方嘉园小区,还没进大门,就听到一段唱腔从门卫室里传来。

“红灯高挂鼓乐鸣,陈府庆寿喜气盈,达官高朋如潮涌,独缺至亲方家人……”近日,记者来到开发区车站社区东方嘉园小区,还没进大门,就听到一段唱腔从门卫室里传来。

“戏迷们正在排练节目呢。”与记者一同来的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叩别慈母来投亲,跋涉千里受苦辛,且喜今日襄阳到,转眼来至陈府门……”小区门卫室很是热闹,在二胡、扬琴等乐器的伴奏下,锡剧爱好者洪菊仙正在演唱锡剧《珍珠塔》中的唱段,有板有眼的唱腔、认真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洪菊仙的老伴、车站社区华阳艺术团团长丁建告诉记者,自己和老伴是多年的戏迷,之前一直和社区里的其他戏迷们一起在河边唱戏,“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一遇到刮风、下雨天就没法唱了,再加上她身体不太好,所以我就去社区找了胡书记,希望社区能为我们提供一块活动场地,一来满足自己与其他戏迷们的心愿,让大家有地方吊吊嗓子,二来也丰富下社区的文化生活”。

得到社区的支持后,东方嘉园小区西边的门卫室就成了夫妇俩与戏迷们的固定活动场所。“一开始没想过要成立艺术团,就十五六个人,大家都喜欢唱戏,没事就聚到一起练两嗓子。”为了让大家练得尽兴,经济条件并不优越的洪菊仙夫妇俩自愿出资,为大家购买了音响、桌椅等物件,并主动承担起活动室的清扫工作。“天气暖和时,我们是在每周一、三、五的晚上和每周四的白天集体练习,现在天冷了,我们就只在周四下午练习,但平日里谁想来唱,只要找我,我都会来开门的,并在一旁陪着。”洪菊仙说,即便没有人想练,自己几乎每天也都会来活动室看上一看,顺带练上两嗓子。”

随着前来活动室唱戏或听戏的戏迷们越来越多,洪菊仙夫妇俩便又找到社区寻求帮助。“原先的门卫室只有二十几个平方米,一些基本的乐器又占去些地方,所以大家在里面排练的时候总感觉有些拥挤。好在社区对我们也十分支持,不仅出资把活动室扩建至60平方米,还鼓励我们成立艺术团。”于是,热心为戏迷们服务的洪菊仙夫妇俩便积极筹办,并主动出资为艺术团团员们置办服装,增购乐器。“因为他们夫妇俩的热心肠,社区不仅弥补了在艺术团体建设上的空白,还把这股艺术氛围越唱越浓了。”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成立近一年,华阳艺术团已有团员38人,主要表演锡剧、丹剧、黄梅戏等剧种,为社区老人带来了许多欢乐。

除了热心服务团员,为本社区老人送去欢乐,洪菊仙还是团员们的贴心大姐。“去年6月,我们临时接到邀请,要在三天后去西门老年公寓,为那里的老人做一台戏曲表演。”因为时间紧迫,团员们有的无暇登台,有的缺少表演经验,于是,洪菊仙便立即将可以参演的团员集中起来,根据每个人的特色与擅长曲目进行了任务分配。但其中一名成员,因为家庭环境的关系,难以和大家一块练习,担心不能顺利地登台表演,向洪菊仙道出了心中的烦恼。了解情况后的洪菊仙,先是劝慰这名成员,让她放宽心,先集中精力处理家务事,之后又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陪着她练习到大半夜,并不断鼓励成员,给她信心。此外,在整个排练过程中,贴心的洪菊仙总是会让其他成员先练习,自己则等到最后才练习,“紧急任务下,大家都是抽空来练习,每个人都想多练一会儿,练练好,而我反正也没别的事,就让他们先练好了。”最后,经过几日的加紧练习,不仅心有担忧的那名成员发挥了自己的正常水平,整个艺术团也表现顺利,为西门老年公寓送去的戏曲表演获得了满堂彩。

说起对艺术团成立近一年有何感受,洪菊仙说:“艺术团刚成立时,琐事比较多,再加上自己身体素质比较差,会有些辛苦,不过后来就逐渐适应了,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事嘛。”对于去年艺术团总共表演了五场的成绩,洪菊仙也笑着表示,新的一年将继续努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年纪大了,记忆力不行了,只得多排、多练,希望2017年可以多演出几场,争取把每个节目排得更好。”

(陈萍 蒋玉 丽娜 文/摄)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