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4月本报民生版开设“我们的家风家训故事”栏目以来,通过“晒家风家训”使读者对家风传播出来的社会正能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新年伊始,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暖这些让人受益匪浅“家风”故事……
文/图 张敏
图为汪深渠(右)和老伴刘湘
好家训,要传承——
古稀之年的吴二林不仅是丹阳日报的忠实读者,而且也是社会民生类、社区故事类的新闻线索提供者。一直关心报纸发展的吴二林在社区·家庭版面推出“我们的家风家训故事”栏目后,第一个要求分享自己的家训故事。
歌谣《十二张铜钱摆到头》是吴二林在母亲去世后,根据她老人家的临终遗言整理出来的“反赌”格言。同时形成了整个家族五代人谨记的家训。原来,吴二林的祖父年轻时因为好赌败光了所有家财,吴二林的母亲也亲眼见证了一个富裕家庭的落败过程,由此对赌博的危害有了深刻的体会,继而告诫后代,远离赌博、勤俭持家、踏实做人。
到了吴二林这一辈,家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他以身作则远离赌博,晚年生活连纸牌和麻将都不碰一下。在吴二林的影响下,老伴儿和儿子儿媳也远离各种赌博形式,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吴二林总结称,家训固然要秉承、要坚守,但也分场合,看对象。对于利用麻将、纸牌来组赌局的情况,他一定会上前制止,劝赌。这就是家训给他的底气和力量。
“家风是什么?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这是市民王梅生参加白云街社区开展的“弘扬好家规、培育好家风”征文比赛中写过的一段话。而她的家风总结为一个字就是“孝”。王梅生说,当她的母亲躺在病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时,姐妹们都是亲自动手给母亲抠粪便,王梅生照顾母亲的时候,她的儿子和女儿也就在身边,因此,从那个时候起,王梅生就把如何尽孝灌输给了年幼的孩子们。虽然老伴离开王梅生多年,但是这么久以来,她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过孤单,因为儿子儿媳的陪伴让她感到了幸福和满足。王梅生表示,会把“尽孝”的好家风一代一代传下去,因为,在他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的实际行动中已经体现出了家风的重要性。
记者感言:家风很可能是几句遗言,甚至一个字,但产生的影响却不仅是一个人的一生,更会是几代人。
白云街社区工作人员郭蓓蓓:我们社区举办“弘扬好家规、培育好家风”征文比赛,发掘出来好多具有正面影响力的家庭,我们的感触是,什么样的家庭就会走出什么样的人,家风的影响是很大的。
好家风,树正气——
93岁抗战老兵汪深渠一直都是社区“标杆式”的人物,更是党员队伍中的典范。汪老奋斗一生,耗尽心力总结出来的家风就是“再穷都要读书”。汪深渠于1924年出生在访仙镇一个当时叫汪家村的普通村子里,家里五个兄弟的状况使得本就不富裕的农村家庭陷入困境。令汪老没有想到的是,父亲和兄弟们供他读私塾,一读就是整整七年,这也让年幼的汪深渠体会到了念书的重要性,以及父辈和兄长们让他学知识、改命运的决心!
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汪深渠深信读书是好事。于是当一双儿女出世后,汪老也秉承父亲的遗愿,坚持让孩子们多读书。更让人敬佩的是,汪老不局限教导自己的儿女、孙辈们保持读书的劲道,还捐出自己的晚年积蓄资助社会上的贫困生完成学业。当听说访仙镇上有许多孩子因为家庭困苦而难以维持上学费用时,汪老立即捐出了10万元
如今,每一次家庭聚会,在宴席开始之前,汪深渠都要站起来给家里人说一遍家训!这已经成了汪家人聚会的必备环节。汪深渠提到家风家训时强调,无论哪个家庭,无论经济条件有多差,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
家住天波城的花建云先生今年已经70岁啦!当记者见到他时,精神矍铄的他阳光满面,与老伴梁红仙过着充实、快乐的晚年生活。是怎样的心态成就了他们如此阳光的晚年生活呢?花建云回答:“是好的家风!”好的家风让花建云在动荡年代始终没有放弃拼搏心;好的家风让花建云的家人懂得相互尊重,子女懂得感恩;好的家风更是让晚年的花建云乐观豁达,知足常乐,康健一生。
河滨新村居民张阿姨:汪老一家的家风很好,特别是他资助贫困生学习的事迹在我们小区传播开来,我们都很敬佩他!“再穷都要读书”不仅影响了他们一家人,而且也影响到社区里每一个认识他的人,还有那些被资助的孩子,都将收益。
汪深渠的老伴刘湘:他做的有意义的事情,我都支持他!
好传统,需发扬——
薛贞莉、赵永峰,一个80后,一个70后,薛贞莉是公园新村社区的工作人员,而赵永峰也是公园新村社区内福利院工作的普通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平凡但不简单。
薛贞莉铭记的家训为八个字:“孝顺、诚实、踏实、感恩”。这八个字不仅对她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给她的工作提供了很多的指导。社区工作复杂且繁琐,没有耐心和好的心态是无法胜任这份工作的,正因为薛贞莉心怀“感恩”之心,她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一做就是好几年。如今的她也已经为人妻、为人母,家里的事情也很忙很烦,但她从来没有因为这些事而耽误工作。薛贞莉称,有时候为了做好群众工作,她下班后还要到居民的家里继续办理事务,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是好的家训就成了她的事业和家庭。
云阳福利院里住着几十位老年人,近一半是“五保户”,年龄最大的94岁,最年轻的也过了50岁。在这里,没有很好的耐心是没有办法开展工作的。赵永峰20多岁就开始和这里的老年人打交道,今年的他已经38岁。赵永峰说,之所以可以耐心地干到现在,与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家风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赵永峰的父母做起事来都很有耐心,脾气也很温和,赵永峰从小耳濡目染,做事也不紧不慢,细致而有耐心。刚到福利院工作的时候,赵永峰正是青春好年华,要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整天和一群大爷大妈在一起工作,“画风”实在不太搭。但是当年年轻的赵永峰还是把心态调整了过来。在福利院工作期间,他自己也学会了很多技能,同时也学会了忍耐,懂得了和老人相处的技巧。好家风,让赵永峰把“孝”真正融入到了工作中。
公园新村社区工作人员马腊花:社区工作繁琐,小薛作为80后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服务社区民众,对自己是一种锻炼,对于人生是一笔财富。受好的家风影响,无论是事业还是家庭都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云阳福利院老人:赵永峰好同志!对我们好,对老人好,对家人也好。我们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