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纸折成“果壳盒”,旧衣服缝成“花靠枕”,碎布料制成“购物袋”……

路奶奶的持家之道节俭又时尚

核心提示: 72岁的路月娥在千家乐园小区颇有点“知名度”。她除了社区网格长的头衔外,还是一个“低碳环保达人”。

72岁的路月娥在千家乐园小区颇有点“知名度”。她除了社区网格长的头衔外,还是一个“低碳环保达人”。说起生活中的洗洗涮涮、缝缝补补,路奶奶有着自己的理念:“我们这辈人都是在乡下吃过苦的人,勤俭持家早就成了习惯。时代在发展,以前叫节约,现在叫环保,都一样,但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做到很不容易!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路奶奶说道。

张敏 马惠芳 文/摄

路奶奶把废旧广告单折成果壳盒。

路奶奶用旧衣服手工缝制的靠枕。

平日里,路奶奶生活用水以井水为主。

为了有效用水,路奶奶会存储洗衣、洗菜水,用来拖地、冲厕所。

 

绿色生活

节约并不简约

一进路奶奶的家门,来访者都会被她家“绿色一角”吸引。这里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几盆植物被打理得很精神,同时周围的台面和地面也擦得干干净净,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对此,路奶奶却说:“真正的绿色生活,并不是养几盆花花草草就够了,内涵其实很丰富。”说完,路奶奶介绍起了自己的“节约型家庭”。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路奶奶过日子一直很节约,自从举家搬到城里来住后,路奶奶仍旧坚持用井水洗涮。好在,千家乐园里有一口20年的老井供居民们公用,而路奶奶就是常用者之一。平日里,路奶奶洗衣、洗菜、拖地、冲厕所等主要使用井水。“很多人都说我,家里有洗衣机也不用,用井水洗衣服太累了。”路奶奶说,对于邻居们的建议,她也有自己的看法,少用和不用洗衣机,不仅省水,还省电,这才是节约型生活方式的体现之一。

当然,节约并不代表着一切从简。居民在使用水井的时候,排水处也常常发生堵塞,路奶奶主动承担了清理的工作,她还自己出钱,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过滤网,放在排水口的表面,这样大大减少了排水口堵塞的现象,让使用水井的居民感到越来越方便。用井水的居民多了,省下来的自来水也就多了,更重要的是,节能的理念更好地传播开来。

“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绿色出行也是绿色生活的体现。”路奶奶补充道。

 

勤俭持家

巧手变废为宝

勤俭持家的路奶奶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用双手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变成实用性很强的物品。在路奶奶家随处都能拿出一件来。

路奶奶介绍称,平时家里总会存些花花绿绿的广告纸,看完又没用,扔掉却可惜。于是,路奶奶向年轻人学习了一套折纸的方法,把一张张广告纸折成了果壳盒,日常用起来还很“时尚”。“我空闲的时候,就把一张张广告纸折好,收藏起来,需要用的时候就抽一张,很方便,用完就随同垃圾一起扔掉,废物利用嘛!”路奶奶说,擅长针线活的她还将自己家里的旧棉袄、旧床单、旧单衣,剪裁后做成了各式各样、大小不一的靠枕,成为了家里的装饰之一。

不仅如此,路奶奶还为家里人做了布质购物袋,连空调外罩都是她手工缝制的。

在健康饮食、光盘行动的影响下,路奶奶将剩菜剩饭也做出了花样来。“我家很少有饭菜剩下的情况,如果剩下来一些,我会把它们做成菜泡饭,或者菜粥,既美味又节约。”路奶奶说道。不过她也强调,过多地食用隔夜饭菜不利于健康,为了家人、为了自己尽量按照家里的人数科学配菜,做到“一天清”。

 

知足常乐

发扬优良传统

路奶奶的“节约方式”也难免遭到周围人的议论,有人说她小气,为人太精明,对此,路奶奶一点不生气,她有她自己的个性。“别人怎么说,我管不了,我有我自己的原则,而且我这个人知足常乐,从不与人比较,自然就不会在意别人如何评论我。”路奶奶说,她坚持多年来穿亲戚的旧衣服,那些衣服或许在旁人眼里是旧的、过时的,但是在路奶奶眼中,这些衣服质量很好,只是暂时不流行而已。“流行这东西我认为几年一轮回,只要把衣服护理好了,过几年拿出来穿正巧又流行了。再说,我们这个年纪了,清爽、舒服才是穿衣的要素。”路奶奶自豪地说道。

对于路奶奶的节约理念,她的老伴、子女、孙女、外孙也表示支持和理解。一家三代人经常共住一屋,其乐融融。路奶奶还经常和小辈们讲一些过去的故事,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们要勤俭节约,要继承优良传统,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年轻的一辈,节约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人人都提倡绿色环保的同时,活出时代的个性和风尚。

由于路奶奶一家都注重节约的家庭生活理念,曾被社区评为“绿色家庭”,对社区管理、环境宣传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