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出现了丧户出殡用“礼炮车”一路鸣响打头的新民俗。这种“礼炮车”远看像火箭炮,不知情的人见了难免担惊受怕。记者日前走访了解到,我市目前的“礼炮车”并不少,存在着噪音扰民的现象和一些安全隐患,很多市民对此表达了不满。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有些乡镇村民相继购置微型厢式货车,在车厢内放置一瓶液化气和两瓶工业用氧气,通过氧气和液化气混合产生可燃气体,经高压电子点火产生巨响,以此提供殡葬“鸣炮”服务。
“殡葬礼炮车发出巨大声响,这是噪音污染,环保部门要管一管!”一位市民气愤地说道。事实上,此类礼炮车辆究竟归哪个部门管,该如何管,都是值得探讨的。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有些礼炮车车身上还标有来自某某乡镇的“文字标志”。在这些礼炮车的行进过程中,不仅不时放炮,发出巨大的声响,车上的人还不断向车外扔黄纸。当记者试图从一位司机那里了解一些情况时,司机表示,除了客户,他不会向旁人吐露任何相关情况。对此记者也是无可奈何。
让人遗憾的是,据记者了解,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全面取缔该类车辆依据不充分。一是此类礼炮车没有对车辆结构和性能进行改装,不能按照非法改装车辆进行查处;二是此类车辆仅在车厢内安放、使用少量液化气和工业用氧气,对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国家规定,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的条款,液化气和氧气不属于条款界定的危险物质,无法认定其为非法存储、运输、使用危险物质进行查处;三是此类车辆是通过液化气、氧气混合,经高压电子点火发出声响,无法纳入烟花爆竹禁放管理范围,城管部门只能口头劝阻。四是此类车辆虽然多数为安徽外地牌照,但只要是证照齐全、手续规范,无法单独予以查处。
面对处理殡葬服务用“礼炮车”的诸多难题,接受采访的市民们普遍认为,首先是由民政部门加强和改进殡葬管理工作,为社会提供更为规范便利且符合各项安全要求的殡葬服务;其次是由民政、公安、城管、交通、农机等部门对礼炮车辆进行联合整治,适时在重点地区、重点路段、重点场所、重点车辆进行巡查设卡,严查严处涉嫌使用报废车、套牌、假证等行为的殡葬车辆,对于闯禁区、闯红灯等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由公安机关一并予以查处。另外,应在社会上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办理丧事过程中尽量避免各类扰民行为,不使用礼炮车辆,努力从源头上形成节俭文明办丧事的新风尚。
(马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