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了可惜 不扔占地

家中闲置物品如何处理成难题

居民建议小区创建换物或二手交易平台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家里闲置物品太多成为最令居民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像健身器材、旧家具这样的大物件,扔了可惜,不扔又占地方。

年关将近,大家又开始忙着张罗年底大扫除的事了。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家里闲置物品太多成为最令居民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像健身器材、旧家具这样的大物件,扔了可惜,不扔又占地方。对此,有市民表示,如果在小区里创建一个业主与业主之间的换物或二手交易平台,让家中的旧货真正“流动”起来,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而且还能拉近业主彼此之间的距离,着实一举两得。同时,专家也建议,市民在消费前能够仔细思考一番,切莫因一时冲动的消费而给自己带来困扰。

■ 贺丽华 文/摄

记者走访:各种原因导致家中产生闲置物品

现象一:旧家具无处安置

今年35岁的朱女士在去年年底时新买了一套房,两个月前终于搬进了新家。之后,为还房贷,朱女士就把老房子卖掉了,本打算把旧家具、家电也折价卖给对方,可对方死活不要。无奈之下,朱女士只能暂时将这些旧家具和家电安置进新家,找机会再寻找买主。“旧东西太多了,占去了整一间房间,家里想留宿个客人都不行。”朱女士说,她也曾找过旧货市场,可一台只用了不到两年、还能正常用的空调居然只给200多元,而且还不讲价。

朱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每逢年底都是她工作最忙的时候,所以她习惯提前给家里进行大扫除,可一想到还有一屋子的旧物品需要处理,她就非常头疼。“平时我与小区里的其她居民闲聊时,发现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扰。”朱女士说道,跟她同住一个小区的何女士此时也正在为家里堆积的各种儿童服装、玩具发愁。因为何女士的儿子今年4岁,家里积攒了很多孩子婴儿时穿的小衣服、小玩具以及各式各样的奶瓶等,还有婴儿摇床和学步车。以前,何女士都是把这些不用的物品收拾在储藏室里。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储藏室也慢慢塞不下了。

朱女士认为,这些闲置物品虽然对于所有者来说已经没有用了,但其实使用价值仍在,比如玩具、摇床和学步车等都好好的还能用,扔掉是浪费,希望能有切实可行的渠道,让其价值继续发挥下去。

现象二:健身器材成鸡肋

减肥、瘦身是如今不少爱美人士的必备课程,除了去健身房锻炼,不少市民还专门买了跑步机、椭圆机、哑铃、杠铃之类的健身器材回家,以备随时锻炼。然而,记者走访时,不少市民坦言,买这些的时候是一腔热情,但新鲜劲过了后就懒得动了,导致这些健身器材往往成了家中的摆设,更成为扔了可惜、不扔占地的鸡肋。

跑步机是家中最常见的健身器材,也是购买最多的健身器材。近日,家住金鼎城市花园的李女士,就向记者讲述了她购买跑步机的经历。李女士说,由于她的体质向来偏弱,最近更是陷入了亚健康的状态,所以她下定决心要健身。但考虑到天气转冷,不适合外出跑步,所以她趁“双十一”时以特惠价买了一台跑步机回家。然而,李女士雄心勃勃的健身计划,仅坚持了不到一个月,便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健身计划彻底泡汤。“现在,跑步机成了摆设,还占地方。”李女士这样讲道。

与李女士情况相同的,还有居住在普善人家的张先生。张先生为了锻炼心肺功能,听朋友介绍买了一个健身车。“朋友说这个叫做功率自行车,和动感单车有着明显的区别,是一种全身性的有氧训练器材,能锻炼心肺功能。可买回来我就傻了,一是不会玩,二是真的很无聊。自己在家练实在很难坚持,而且注意力难以集中。”张先生认为,想要健身还是应该到健身中心,因为人多可以边健身边交流,健身动力更强,自己在家健身则容易产生惰性。

现象三:小家电闲置多

如今,厨房小家电的品种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智能化、多功能、设计时尚的小家电,受到许多年轻消费者的欢迎。不过也有市民表示,此类厨房小家电其实实用性不足。“如果使用率不高,厨房神器就会变成‘僵尸小家电’。”经常做饭的王阿姨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像烤箱、煮蛋器、酸奶机、面包机……这样的小家电在家里曾经风光一时,开始感觉很新鲜,没用几天就厌烦了,再加上清洗不便又功能单一,现在一年也用不上一回。

刘女士家的厨房里也摆了一大堆,其中的最大件是个烤箱。她告诉记者,烤箱是去年买的,当初主要是想学烤西点,结果一共就用了两次,烤了一次蛋糕和一次鸡翅。而且,刘女士为此还专门买了一堆做烤箱菜的配料。刘女士打开冰箱后,记者看到有黄油、奶酪、塔塔粉、鲜奶油等,至今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此外,让刘女士特别心疼的还有家里的咖啡机,她说,当初要买,是因为老公爱喝咖啡,总说外面连锁店的咖啡比家里冲的速溶咖啡好喝。“我当时想,外面一杯咖啡30多块钱,要是买个咖啡机自己冲泡,能省点钱,还显得生活高雅,就特地去超市挑了个新款名牌,1000多块钱,还在网上买了两袋进口咖啡豆。”刘女士说,但在使用了几次后,发现过程太麻烦,咖啡机也因此被闲置一旁了。

 

专家提醒:减少家中闲置物品,理性消费是关键

有专家表示,现在购物越来越方便,价格也越来越透明,所以市民在消费时仔细思考的时间也在减少,特别是各大电商平台变着法的搞促销,从而导致很容易因一时冲动而消费,最后买到的东西却很少用甚至压根就不用,就成了闲置品。

比如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和“双十二”,当大家经过“双十一”的全民购物狂欢后,“双十二”促销活动似乎显得影响甚微,但不少市民表示,如果遇到打折还是会买。由此可见低折扣对于消费者的诱惑力之大。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购买打折商品是一种节俭的做法,能省下不少钱。其实不然。如果买来的是生活确实需要的物品,那当然是个乐事;但如果买来的是对自己用处很小的商品,即使花的钱再少,也是一种浪费。能在商品低折扣促销的时候经得住诱惑,仔细思考一下这件商品自己是否确实需要,合理下单、理性消费才是节俭之道。事实上,在购物网站、实体店,打折促销是经常的事情,“双十一”过后有“双十二”,“双十二”过后还会有“新春优惠”、“换季特卖”等等,如果看到便宜货就毫无节制的“买买买”,既浪费了钱包里的钱、还占据了家里的空间。

专家提醒,随着消费水平的日益提升,商家们的各式促销手段及营销手法也在不断更新。面对不断膨胀的消费诱惑,消费者还需保持理性,量入为出,摒弃不良消费习惯。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前提下,让不必要的支出“瘦”下去。“都说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节’是指节制,说的便是理性消费,购买商品要有节制,按需购买;‘俭’是指勤俭,不浪费,对自己已有而且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要继续使用,不要过分喜新厌旧。”专家表示,过于快速地淘汰可能会刺激生产,但同时却是能源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居民建议:小区创建换物平台可解难题

当谈及怎样才能解决居民家中闲置物品的问题时,采访中,不少居民都表示,如果能够在小区里创建一个业主与业主之间的换物或二手交易平台,让家中的旧货真正“流动”起来,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类问题。业主马先生对记者说道,可以由小区里的热心人士牵头,组织创建小区换物或二手交易QQ、微信群,或者论坛,让有需要的业主参与其中,大家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以物换物的目的。

除了虚拟平台,有居民认为,小区物业或者社区居委会也能牵头,在小区的定点位置开设换物或二手交易点。“居民可以将自家的闲置物品放置在展示架上,有需要的居民可以携带价值差不多的物品前来交换,如果实在没人想换,也可以通过物业或者居委会,将物品捐赠给困难家庭。”

有居民表示,如今每个家庭都有不少闲置物品留着占空间、扔了可惜,而这些物品说不定正是别人需要的,如果能够成功换物,既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又可以为他人节省一笔费用。除此之外,还能拉近换物双方的距离,增加感情的交流,让原本淡漠的邻里关系变得越来越和谐。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