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花样百出的电信诈骗可谓防不胜防,尽管有些骗术早经公安机关识破、新闻媒体披露多次,但贪图小便宜的小市民心理仍在不少人脑海中屡屡作祟,不法分子的骗术也就因之屡见“成效”。时下,年关来临,犯罪分子诈骗活动日趋猖獗。为此,记者通过警方列举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以提醒市民多个心眼,谨防上当。
文/ 王国禹 张斌
“电话欠费”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冒充电信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在事主声明该号码不是其所用后,即谎称事主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事主联系报案。随后不法分子让同伙假冒警务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目前公安机关正在秘密调查中,事主有可能被判刑。有的事主为急于澄清自己,便将自己其他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不法分子便谎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事主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不法分子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并通过电话逐步指引事主进行转账及“设置防火”操作,达到诈骗目的。如:今年5月份,受害人洪女士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称其座机欠费,后对方又称其身份证信息被盗用在某地登记了一个电话和银行账户,现警方已在调查该账户,为了其账户安全,要求其将账户上的钱转到建设银行账户上。随后,受害人在对方指引下实施了转账操作,被骗人民币5000元。
“汇钱救急”诈骗
此类诈骗犯罪中,不法分子通过网聊、电话交友、套近乎等手段掌握了受害人的家庭成员信息后,首先通过反复骚扰或其他手段骗受害人手机关机,利用受害人手机关机期间,以医生或警察名义向受害人家属打电话,谎称受害人生病或车祸住院正在抢救,甚至谎称遭到绑架,要求汇钱到指定账户救急以实施诈骗。今年上半年,许某向警方报案,他在家中接到一名自称为“无锡交警大队民警”的男子打来的电话。这名男子称,许某的父亲在无锡出差时出了车祸生命垂危,正在当地医院抢救。许某以及家人接到电话后非常着急,马上打电话与医院联系。该医院一名男子简要说明了病人的病情后说,目前需要3万元的抢救费,并告诉许某银行账号。许某立即前往银行汇了3万元现金到该男子提供的银行账号上。事后,许某打电话联系其父亲才发现上当受骗。
“刷卡消费”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提醒手机用户,称该用户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如XX商场、XX大酒店)刷卡消费5968或7888元等,如用户有疑问,可致电XXXX号码咨询,并提供相关的电话号码转接服务。在用户回电后,其同伙即假冒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及公安部门的名义谎称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要求用户到银行ATM机上进行所谓的更改数据信息操作,或是根据其电话指引进行所谓的加密操作,逐步将受害人引入“转账陷阱”,将受害者卡内的款项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达到诈骗的目的。如:去年年底,市民董某收到一条手机短信称董的银行卡被人刷卡消费近1万余元,需要到指定的ATM自行取款机上把卡上的钱转到另外几张银行卡才能保证卡内的钱安全,于是董某到某银行自动取款机上将其两张银行卡共计3万元人民币转入到另外的一张银行卡上,事后才知被骗。
“通知退款”诈骗
此类诈骗中,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人资料后,以短信、拨打电话或电脑语音提示的方式,冒充税务局、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多收款等活动。在骗取受害者信任后,以方便从银行ATM机上利用转账操作退还费用为由,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或利用受害人对转账操作不熟悉的弱点,转走受害人账户内钱款。如:不久前,朱某接到一个电脑语音电话:“电信局通知电话费多收款退款通知,转人工请按9”。随后一个男的接电话,讲出朱的电话及名字,先取得朱的信任,然后叫朱和电信部门财务部联系。财务部另一名男子接电话后让朱某给一银行卡号及联系电话,叫朱随后到取款机查询余额。经多次查询后,财务部称钱无法转来,随后一名自称工程部的人要朱将卡上的钱转到另一个账户上,才能将钱转来。经过几个圈套,骗走朱某银行卡内3000元人民币。
防范:
陌生来电千万别理会
警方提醒市民,市民在办理一些电子业务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在生活中要做到远离电信诈骗,一定不要轻易相信人,更不能向别人透漏个人信息,最后不要向陌生人进行转账业务。如接到电话欠费语音电话,不要轻易相信,可以通过拨打电信部门的服务热线予以确认。电信部门、银行、公安机关的电话不可能在一个平台实现转接,电信公司和公安局的电话并非一个总机,两个部门之间的电话不可能自由转接。因此,凡是遇到类似诈骗电话,市民切勿相信,必要时及时向电信部门和公安机关核实情况。如果对方指定银行账户,要你存入大量现金,就更要注意防范了,可以记下银行账号,向警方报警。
此外,如遇“汇钱救急”诈骗电话,你一定要冷静对待,不要慌张,不要急着汇款。首先可以和出车祸的家属电话联系,如果联系不上家属,可以打电话到车祸事发地的交警部门或者医院核实情况真伪,以免受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