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开展今年第11次“老赖”集中围剿行动

核心提示: 12月7日,市法院凌晨集结了40余名执行干警,分成两个执行大组六个执行小组,分别赶赴了全市8个镇区,对我市30多名“老赖”进行了集中围剿。

继续严打失信 营造和谐环境

市法院开展今年第11次“老赖”集中围剿行动

“老赖”的失信行为,让人们深恶痛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老赖”相关案件的执行,让社会大众认识到失去诚信的严重后果,12月7日,市法院凌晨集结了40余名执行干警,分成两个执行大组六个执行小组,分别赶赴了全市8个镇区,对我市30多名“老赖”进行了集中围剿。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开展了10次‘老赖’围剿行动,对于‘老赖’们的震慑作用十分明显,也有效促进了他们解决债务问题。”市法院执行局局长邢永忠告诉记者,7日的第11次集中执行行动中,经过前期摸排和调查,共确定了30多名今年下半年执行局立案且尚未解决的“老赖”。为了围剿行动的顺利进行,干警们凌晨5点多就在法院集合,乘着天还没亮,赶往每个“老赖”的住所。

据了解,今年以来,市人民法院执行局以工作日常规执行、法定节假日突击执行为主,不断丰富执行手段和方法,千方百计解决“老赖”难找的问题。此外,每周至少组织一至两次、实行多路出击的集中执行行动,对被执行人集中强制传唤和司法拘留,始终保持执行的高压态势,努力打造严格执行的社会氛围。

总结前十次集中围剿行动的成功经验,12月7日上午的集中行动也取得了较好战果,当场执行完毕5起案件,达成和解协议案件一件,并强制传唤多次拒绝出庭或隐藏住所的“老赖”12名,拘留“老赖”1人。对于所有被强制传唤到法院的“老赖”,市法院执行工作人员都会现场督促其与债务当事人协调债务解决,如果“老赖”不愿协商或拒不履行债务,法院将对其实施司法拘留15天的处罚。

记者在跟随执行法官实施围剿行动的过程中了解到,目前,我市“老赖”涉及的案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民间借贷,不少“老赖”从他人处借款后,以各种理由拖欠不还,有的甚至跑路;二是合同纠纷,很多“老赖”从事实体经营,在经营过程中与他人发生合同欠款纠纷,并迟迟不予兑付;三是银行借贷,“老赖”以个人消费或企业信贷为名,向银行申请了贷款资金,但迟迟不予归还本金和利息。

对于失信、失德的“老赖”,当然不能手软。据邢永忠介绍,目前法院除了积极查找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的线索、创新执行方法、及时处置被执行人的财产,而且对失信被执行人无保留的纳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惩罚系统,限制被执行人身份证和护照的使用,使被执行人寸步难行。

与此同时,国家相关法律也加强了对“老赖”的惩治。记者从市法院了解到,从今年12月1日开始,按照最高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后的五年内,执行法院应当每6个月通过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查询一次被执行人的财产,并将查询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有了这条新规,那些狡猾的“老赖”们的日子可就没那么好过了。

(符向军 解珍瑾 嘉瑛 文/摄)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