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网”时间越来越早“小网虫”让家长担忧

核心提示: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用手机小游戏逗孩子玩,用手机给孩子拍小视频,甚至有些母亲一手给孩子喂奶,一手还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环境如此,孩子不可避免地耳濡目染。 因此,上网低龄化属于正常现象。可以预测,网络进入儿童生活世界的时间将越来越早,程度将越来越深,网络必然成为影响儿童生活的重要力量。

111

本报讯  “吃饭了,吃饭了。”市民马阿姨一边端菜一边朝着客厅里的孙儿喊着。可今年5岁的小阳正在拿着ipad看动画片,对于奶奶的呼唤充耳不闻,等到再三催促后,小阳才极不情愿地来到餐桌旁,眼睛一刻也不离开电脑屏幕。马阿姨让他吃了饭再看,小阳便哭闹起来。无奈之下,马阿姨只得将ipad放在餐桌上,小阳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吃着奶奶喂到嘴里的饭菜……对于孩子最初开始接触网络的时间,市民刘媛认为应该在三岁左右。“以前,孩子一哭闹,怎么哄都哄不好,我就给孩子看手机上的图片和动画,孩子立马就安静下来了。久而久之,我就习惯用这样的方式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我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方式,现在孩子每天都想看动画片,不给他看还耍脾气,真是令人头疼。”相比之下,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市民许冰却没有这样的顾虑。她的儿子从小便开始玩父母的智能手机,当他可以拿得动iPad时,其他玩具都黯然失色。儿子通过APP学会了唐诗、成语、三字经。有一天,儿子突然对着屏幕又唱又跳。这让许冰一家都十分兴奋。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家长用手机小游戏逗孩子玩,用手机给孩子拍小视频,甚至有些母亲一手给孩子喂奶,一手还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环境如此,孩子不可避免地耳濡目染。因此,上网低龄化属于正常现象。可以预测,网络进入儿童生活世界的时间将越来越早,程度将越来越深,网络必然成为影响儿童生活的重要力量。”从事教师工作的王萍说道。

然而,这样的环境却让很多父母“如临大敌”。提起孩子玩手机用电脑,即使是认识到网络益处的许冰也是一肚子气。“网络中的不良信息让人无处可躲。”许冰经常被网站上的意外弹窗吓一跳,浏览新闻的时候,看着看着突然就蹦出一个对话框或者小视频,内容很多都是不健康的。作为家长,我很担忧,如果孩子看到这样的信息,会不会因为好奇点进去观看呢?”关于孩子上网,家长最担心的除了孩子在网上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外,更害怕孩子受人诱骗、受人怂恿参与违法行为。

不少受访家长向记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儿童上网是否能获得法律保护?对此,我市云阳律师事务所秦斯文律师向记者介绍说,从法律层面来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安全法进行相关规制,同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经发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对学校、家庭、政府、社会等各方在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网络欺凌防治方面提出了具体责任和要求,鼓励研发推广未成年人上网保护软件。”除此之外,据秦律师介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规范也对禁止发布的网络信息进行了规定,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也对侵害儿童人身权提供了民法救济,刑法上则规定了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诈骗罪、诽谤罪、寻衅滋事罪等犯罪。”秦律师说,把现有的法律适用好更为重要,现有的法律已经从民事、行政、刑事等方面构建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立体责任体系,关键是需要落实到位,加强执法,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同时发挥行业自律功能。”(马骏)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