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气温骤降,让许多市民直呼“吃不消”!冬季是各类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市民在尽快适应低温的同时,还应注意安全,特别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用电、用气、用火以及用水安全。那么,都有哪些值得注意的方面呢?为此,记者专门结合了一些发生在本市的案例,分享如何预防及应对的经验,希望居民能够引以为戒、加强重视,减少事故的发生。
●用电安全
常见用电安全事故
取暖器是大家过冬的必备品,尤其是老年人,就特别钟爱电热毯。不过,近年来,因电热毯使用不当引发的危险也屡见不鲜。
司徒镇钟先生在提起电热毯取暖时仍心有余悸。他告诉记者,由于年迈的父亲患有关节炎,每到冬季,钟先生都会拿出电热毯,并在父亲晚上睡觉前提前为他插上电热毯把被窝焐热。然而,一次钟先生在吃过晚饭后就为父亲把电热毯的插头插好,然后出去串门了。约一个小时后,钟先生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焦味儿,赶紧推开老人卧室房门,只见老人床上的电热毯接头处冒起了黑烟,而且还发出了“哧哧”的响声。
钟先生迅速拉下电闸,然后拔下电热毯插头,这才发现被单和棉絮都已经被烧焦了一大块,如果再晚发现一会儿,后果将不堪设想。
电热水袋也是冬季常见的取暖物品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市民经常会遇到热水袋鼓胀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爆炸。家住江南人家的谭女士之前因为担心儿子学习时手冷,便在街头摊位上购买了一只电热水袋。谁知在充电时,电热水袋竟然发生了“爆炸”。“真是吓死我了,幸亏当时没有人在旁边,否则肯定要被烫伤!”谭女士事后表示,今后买热水袋会到正规商场去挑选。
提醒:取暖家电注意“人走断电”
寒冬时节,气温只要有明显下降,居民用电量就会明显增加。供电部门提醒,冬季是用电高峰期,这一时期的用电安全不容忽视。市民在使用取暖器时,功率档位应合理调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检查电源线和插头、插座是否发热发烫,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尤其在离开家时,一定要注意“人走断电”,将插头拔下,严禁取暖器在无人看守的状况下运行。
需要强调的是,尽量不要在一个电源插座上安插过量的插头,一旦超负荷使用会引起线路过载跳闸停电,甚至因电线老化破损而引发火灾。
应对之策
一旦出现用电事故,首先应立即切断电源,紧接着再用灭火器把火扑灭,电视机、电脑等着火应用毛毯、棉被等物品扑灭火焰。当遇到无法切断电源的情况时,应用无导电的灭火剂灭火,不要用水和泡沫灭火剂。同时,迅速拨打“110”或“119”报警。
●用气安全
常见用气安全事故
如今,虽然大部分住宅楼都安装了管道天然气,但还有少数老小区及工地临时板房内使用灌装液化气。记者从消防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因煤气罐泄漏和用气不当引起的燃气爆燃事故。去年丹北镇就发生过这样一起事故,一名女子早上起来去厨房准备做早餐,她一进厨房就闻到有煤气味。于是,她先打开窗户,随即就去开灯,哪知开灯的一瞬间,意外发生了,随着“轰”的一声爆炸巨响,厨房的一面墙居然轰塌了一大块,将坚固的砖混墙面炸出一个数平方米的大洞!窗户、玻璃等也都被炸坏。女子的面部、头发、腹部、双踝等处被严重烧伤。
提醒:保持通风很关键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也将进入燃气使用的高峰期,这一时间段历来是户内燃气安全事故的高发期,其原因多由于冬季门窗紧闭通风不畅,或者一些胶管老化、管道锈蚀以及用户安全意识不足、使用方法不当等因素造成。燃气公司提醒,冬季安全用气,保持通风状态十分关键。
对于厨房的燃气灶具,市民在每次用气后一定要及时关闭,燃气表阀门等也要关闭,对家中燃气设施、管道等定期检漏更新,不要私自移动改拆燃气设备,并确保厨房窗户敞开通风。
对于燃气热水器的使用,市民在用气完毕后,一定要注意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应对之策
当发现燃气泄漏时该如何处理?一旦嗅到煤气、天然气、液化气异味时,应迅速关掉燃气总阀,打开门窗,加强通风。
随后,杜绝一切火种,禁止使用一切电器开关。然后到室外打电话给燃气公司维修部。待气味散尽后方可回屋内。切勿用火柴或打火机的方法寻找燃气管的漏气处。
如果发现有人燃气中毒,抢救人员应先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可用湿布、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然后立即打开房间门窗,使新鲜空气入内。接着迅速把中毒人员从有燃气的房间移动到空气新鲜或空气流通的地方,解开中毒人员衣裤,保持其呼吸畅通。
如中毒人员已无知觉,应将其平放,擦拭口腔进行人工呼吸,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用水安全
常见用水安全事故
说起用水防冻,今年年初的遭遇想必大家都印象深刻,多年不遇的寒冬,因为持续的低温,使全市多个水表、水管冻裂,许多住宅的楼梯间水流如注,许多市民家中无水可用。居住在邱家村的一位老人便深有体会,他对记者说道,由于他所住居民楼的建成年代已久,管道本就老化,所以自然没有经受住那次低温的考验。当整栋楼的水表和水管都被冻裂后,所有住户家里都停了水,一些年轻人尚可以到不远处的水井里打水,然而他和老伴却年老体弱,无法提着水反复地上楼、下楼,只能忍耐。“我也在第一时间尝试打电话给水务集团,然而抢修热线一直处于占线中,想必有太多的人在求助。”老人说,在隔了两天时间后,才终于盼来了抢修工人。
提醒:用水设施需“保
暖”
气温骤降,水管冻结、水表爆裂等现象极易发生,如何才能避免?专业人士支招,用户家中的供水管道和水表设施如果裸露于室外,可以用保温材料加厚包紧,防止被冻坏。尤其是住平房的居民,户表通风的地方用棉织物塞住缝隙,防止水表被冻住。下雪后应及时将水表盖上的积雪清除,避免雪融化后流入水表内。另外,如果市民长期不在家,最好在离家之前关闭家中水表上的阀门,并对室内的管道和用水设备如热水器等放回水,清空管道,这样可以防止管、表漏水冻结。
记者了解到,目前水务集团为对抗今年可能出现的严寒,已提前做好各项防冻保暖工作,对多处水管、水表、立管等增设保暖设施。此外,市民如发现有遗漏或寒冻隐患的地方,可致电水务集团的24小时热线:86882498。
应对之策
如果供水设施因冻结不能正常使用,宜先用热毛巾包裹水龙头,用温水沿水龙头慢慢向管子浇洒,使水管解冻,若浇至水表处仍不见水流出,则说明水表也冻住了,此时再用热毛巾包在水表上,用温水浇洒,使水表解冻,切忌用火烘烤。
●用火安全
常见用火安全事故
进入冬季,生产生活用火、用电等大量增多,加上天干物燥,是火灾发生较频繁的季节。
特别是遇到晴好天气,不少市民都将自家的被子拿出来晾晒,但往往会忽视抽烟陋习引发火灾的情况。华阳路一高层小区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当时一居民在阳台上晒了被子,楼上住户突然发现有起烟现象,就赶紧报警并拨打了119。民警到场后发现该楼住户家中无人,只能从楼上住户家中用水桶接水直接从上方浇灌,将火扑灭。
而事后了解,这很可能就是楼上住户随手丢烟头所引起。
提醒:高层住宅居民需加强防火意识
建筑越高火灾危险性越大,因此,高层住宅的居民必须强化防火意识,掌握相关的防火常识与技能,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室内不要放汽油、酒精等易燃物品。不要卧床吸烟,谨防烟头引发火灾。
楼梯、走道和安全出口等部位应保持畅通无阻。消防设施、器材不得挪作他用,严防损坏和丢失。
应对之策
一旦发生火灾,逃生时稳定情绪至关重要,千万不可惊慌失措。需要注意的事项有: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家庭成员平时就要了解掌握火灾逃生的基本方法,熟悉几条逃生路线。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栓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贺丽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