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几乎没有任何“铺垫”,23日凌晨,初冬的丹阳悄然迎来第一场降雪,洁白的雪花如风儿一样不正经、不卖力、不认真,却把整个城市装扮得银装素裹,而微信朋友圈里的“雪”下得似乎更大更美,小雪花成了飞舞的鹅毛,车顶积雪放大成满屏的银白……不过,气象部门提醒,受降雪影响,24日或将出现薄冰,广大市民出行都要注意防寒保暖,注意交通路况。
23日早上醒来,记者的微信朋友圈已被雪景刷了屏,可想而知,这初冬的第一场雪让小伙伴们是多么的欢欣鼓舞。虽然是首场雪,但下得还是很“认真”的,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今年下雪下得早主要是受北方一股强冷空气的影响,使得降温幅度较大,加上水汽条件较好,在多方面的“配合”下,雪花早早地来报到了。“往年一般都要到12月份才会出现雪天,今年虽然早了一些,但也属正常。”气象部门表示,这场雪虽然对市民生活不会带来太大影响,但对农业的影响却不可忽视。“因为现在正值秋收期间,一是影响收割,二是会影响播种。”不过,气象部门表示,未来几天雨雪天气会逐渐停止,25日左右受一股冷空气的影响,会有一次较弱的降水过程,但27日开始,天气就会逐渐放晴,气温也会逐步回升。
气象部门同时提醒,24日最低气温或降到零下1℃,广大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此外,路面也会出现薄冰,行人、车辆出行都要注意安全。
另外,从22日开始已正式进入小雪节气,期间气候多阴冷,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繁,小伙伴们应加强御寒保暖,此外,还可进行一些运动,比如慢跑、爬楼梯等,让自己的手脚暖和起来!
(陈晓玲 文/摄)
新闻链接
第一场雪对我市农业有何影响?
本报讯 日前,我市遭遇了新一轮连续阴雨天气,昨日更是迎来了首场降雪,气温大幅下降。此次雨雪降温天气对我市农业生产有无影响?记者就此探访了有关基地和农户。
马锁才是司徒镇“乐天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他在司徒和练湖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达1380余亩,目前还有100多亩水稻没有收割。这次的连续阴雨天气对他影响很大,“我本来准备水稻收割以后进行搁田,然后播种小麦,现在田里那么烂,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把小麦种下去。”马锁才忧心忡忡地说。
同样忧心天气的还有访仙镇窦庄村种粮大户周志戈,他今年种植了400亩水稻,目前已经收割了180亩左右,还有220亩地有待收割。“今年的天气对我们种植户影响太大了,在水稻生产期就是雨水多阳光少,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品质,现在又是连续阴雨,田里积水较多,机械难以下田作业,水稻收割速度慢,也导致我们错过了小麦播种的最佳时间。”周志戈表示,在下一阶段小麦播种时,他将增加播种量,希望能够减少一点损失。
花园村是我市有名的特色蔬菜专业村,也是本地主要的“菜篮子”基地之一。作为丹阳现代园艺产业园区的核心区域,这里共建有大棚500多亩,其中该村有大棚120余亩,主要种植应季蔬菜。花园村村委会副主任张云才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的雨雪降温天气对我村的蔬菜种植影响不大,如果气温持续下降到零度以下,则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若是此次降雪不在植株上堆积,就影响不大,若在植株上堆积,则堆积过高会引起植株倒伏。就目前情况来看,白天雪下后即烂化,稻株暂无堆积,但雨雪天气后,农户还应加紧排水清沟。由于近期持续阴雨导致抢收抢种延迟,目前全市还有40%左右的水稻尚未收割,市农委提醒广大农户要突击排水降渍,及时清沟理墒,尽快降低土壤水份含量,同时根据天气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技术措施,晚中争早,加快小麦播种进度,提高播种质量。雪后做好大棚蔬菜保温和渍害预防工作十分重要。种植户要及时清理沟渠,预防渍害,要及时覆盖大棚薄膜,并做好防风加固工作,设置防风障;当气温过低可能发生冻害时,夜间要采取临时加温措施,人工补充热能;同时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在强寒流来临前,适时抢收蔬菜。
(蒋须俊 龚佩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