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闲暇的时候,朱奶奶最喜欢看报纸。
朱奶奶(一排右二)参加社区会议时认真做着笔记。
朱奶奶为社区居民义务巡逻。
“三口之家”稳定幸福,五口之家”享受天伦。
这“一口之家”怎么形容呢?听着咋有点孤单呢?家住云阳街道阜阳社区,83岁高龄的朱琳奶奶就用她的真实生活向居民们展现出了“一个人的精彩”!张敏朱文霞江南文/摄
一人一个家,简单不孤单
昨日,记者见到朱琳奶奶的时候,被她清爽、健康、精神的外表所震撼!这是耄耋老人的气场吗?这分明就是一个年轻人的精气神啊!性格开朗的朱奶奶面对记者时,反而神情自若,谈笑风生。她拿出了一叠报纸说:近几年来,采访我的记者很多哦!”记者接过这些报纸,看到上面都是关于朱奶奶充实生活的记录,每一张照片、每一篇文稿都反映了朱奶奶精彩的日常生活,同时,这些“记录”也拉开了朱奶奶16年来“一口之家”的序幕……2010年,朱奶奶的老伴去世,从此她便一个人住在阜阳社区的老房子里。一个人的日子十分简单,但朱奶奶从未感到孤单。我每天做三顿饭,每顿饭都给老伴贡一份。”朱奶奶说,她每天准时5点起床,简单梳洗,吃点饼干,喝点开水后就赶到老年大学跳健身舞。“有时候还打太极拳,锻炼身体的项目很多,光健身舞我就会跳9种!”朱奶奶自豪地说,虽然她已经80多岁了,但每天早上锻炼一个小时没有问题。8点多的时候,朱奶奶会赶回家准备早饭,一个人的早饭也很简单,有时一小口粥,有时下点面条,可无论怎么简单,朱奶奶都会给老伴盛一口,贡上,再和老伴谈会儿心。我跟他46年的夫妻,从来没有吵过架,现在他走了,我感觉我们依然在一起!”朱奶奶称,正因为和丈夫的感情深厚,老伴走了16年,她依然“继承”了他的习惯。我每天9点多钟的时候开始读书看报,我老伴生前就喜欢看报纸,自从他走后,我家里也是报纸不断,年年订阅!”朱奶奶说道。
为了充实简单的生活,朱奶奶还上起了老年大学,在学校里,奶奶认真学习了剪纸、丝网花等手工。现在一周也会去上几节课,除了对付自己的日常起居外,朱奶奶最上心的就是去老年大学上课,从每天安排上课时间,到课后自我学习,朱奶奶的生活还挺“忙”的呢!一晃眼的功夫,朱奶奶就上了13年老年大学。
每天晚上,也是朱奶奶最期盼的时光,因为她还有一个“贪杯”的小嗜好!每天喝二两白酒,一般都是晚上喝,白天要上课嘛!”朱奶奶笑着说,这是她多年来的爱好,有时候喝不上白酒,就算是黄酒,她也会小酌一下。这还真是:一人一酒,逍遥自由。
社区是大家,居民似家人
人退休,思想不能退休。”“人老了,思想不能老。”这两句话是朱奶奶充实晚年生活的格言。
走进家门,朱奶奶面对的是“一口之家”;走出家门,朱奶奶面对的则是“社区大家”。如果说,朱奶奶在家里活出了一个人的精彩,那么在社区的大家里,她活出了一个人的价值。
多年来,朱奶奶热心社区工作,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只要有需要她的地方、她有能力出力的地方,她从未缺席。“朱奶奶是我们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同时她也是一名党员,为社区做了不少贡献。”阜阳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朱奶奶曾经在社区义务巡逻期间,抓获小偷十多次,为社区居民挽回了几万元的损失。
朱奶奶称,社区就是一个大家庭,住在一起的居民就像是家人一样。“我要出门交个什么费用,就会左邻右舍问一问,顺便帮他们一起交了。”朱奶奶表示,她就是喜欢帮助社区里的“家人”做事,帮别人做事不感到辛苦,反而感到高兴与充实。
对于朱奶奶的生活状态,朱奶奶的子女们也表示支持,更多的时候,她们也像是最亲的“邻居”。原来,朱奶奶有五个子女,除了一个女儿嫁得比较远外,其余四个子女都在丹阳,虽然各自都有家庭要照顾,可他们天天都来看望朱奶奶。我的子女们都很孝顺我,尊重我独居的意愿,对我的学习、工作也很支持。”朱奶奶笑着说,在他们家,媳妇似亲闺女,女婿儿子难辨。这是怎么回事呢?就拿前几天来说吧,朱奶奶的儿媳出差时惦记着婆婆爱吃螃蟹,赶紧带回了好多。“我媳妇说,要给我做下酒菜呢,她还拍了照片晒到了朋友圈,点赞的人还真不少,很多人还以为我是她亲妈呢!”朱奶奶说道。另外,女儿女婿们对她的关心也不少,朱奶奶称,女婿们都知道她爱“小酌两杯”,平时总不忘带好酒来看她。更贴心的是,日常生活中需要修修补补的,女婿们随叫随到。“门锁坏了啊,女婿就会立即上门来修理,人家还以为是我家儿子呢!”朱奶奶笑着说道。
家里关系好,邻里关系好,一个人活得精彩、充实有价值,朱奶奶对自己的晚年生活感到满意。
她再三表示,这样的日子才叫“称心”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