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边扫码免费送礼品,小心有猫腻!

核心提示: “亲,扫下二维码吧,赠送小礼品哟!”最近一段时间,记者走访发现,城区多处街头都出现了“扫码送礼”的活动,此举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参与。不过,有专业人士指出,扫码后若只是多了些垃圾信息都是小事儿,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才是“伤不起”,提醒广大市民在参与此类活动时一定要提高警觉性。

街边扫码免费送礼品,小心有猫腻!

本报讯 “亲,扫下二维码吧,赠送小礼品哟!”最近一段时间,记者走访发现,城区多处街头都出现了“扫码送礼”的活动,此举也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参与。不过,有专业人士指出,扫码后若只是多了些垃圾信息都是小事儿,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才是“伤不起”,提醒广大市民在参与此类活动时一定要提高警觉性。

近日,市民刘女士带着孩子在人民广场闲逛时就遇到这么一桩扫码送礼的事儿。刘女士说,让她扫码的是个小姑娘,称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对方手中的二维码,就可以免费领取对方手中的任意一件玩具。“我看周围好多家长都参与了,孩子们手中都拿着类似的玩具,我想反正就是扫个二维码,程序简单,孩子也能拿到礼品,于是就答应了。”刘女士说,后来这件事也的确给她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对方是一名微商,平时会频繁地在朋友圈或者群发一些商业广告。最终,刘女士在不堪其扰的情况下,把对方的微信给删除了。

不过,走访中,还有不少市民称遇到过需要实名注册的扫码送礼活动。“扫码后不仅需要下载手机APP,还需实名注册,提供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甚至是银行卡信息等,但相应的奖励也比较丰厚,有时还有现金奖励。”采访中,有市民表示,类似活动总能吸引多人驻足,而且许多人碍于面子不会拒绝,加上还有礼品相送,感觉还不错。但也有市民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担心这类活动存在风险,自己的信息会被泄露。尤其是近年来,手机扫码、点开不明链接导致银行卡被盗刷的事情屡见不鲜,这让他们对扫码安全十分担忧。

那么,这种现象到底有什么安全隐患,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对此,有专业人士指出,时下,通过微信扫二维码赠礼品已成了不少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但多数市民对二维码的认识并不深刻,特别是扫描陌生人提供的二维码时很有可能链接到不明网站,要求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手机验证码等,导致个人信息泄露,遭受资金风险。因此,市民在扫码前应谨慎对待,仔细辨别是否来自正规渠道。若扫码后只是多了些垃圾信息都是小事儿,但如果涉及个人信息泄露,那就必须提高警惕性,不要因为贪图小礼品扫描那些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为自己带来未知的风险。(贺丽华)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