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感

核心提示: 连续一周的晴好天气,让市民开启了晒被子模式,暖暖的阳光下,小区楼房外面到处都晒着被子。不过不太和谐的是,一些住户因为家里阳台小、采光差,于是将小区里的各种公共设施当成了晾晒工具,不仅不雅,而且对绿化也有损害。

健身区变成晒被场,树枝干成了晾衣架……最近,不少小区都普遍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由此引发了居民对小区能否开辟“晾晒区 ”以及对增加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议——

增设公共服务设施 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感

            

连续一周的晴好天气,让市民开启了晒被子模式,暖暖的阳光下,小区楼房外面到处都晒着被子。不过不太和谐的是,一些住户因为家里阳台小、采光差,于是将小区里的各种公共设施当成了晾晒工具,不仅不雅,而且对绿化也有损害。对此,一些居民表示:要是小区能够开辟一个专门的“晾晒区”,那该有多好!当然,对于小区建设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议,晾晒场”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近日,记者专程走访了一些小区,采访了一些业主,倾听他们对小区公共设施的需求还有哪些?

公共设施成“晒场”,居民盼设晾晒区

现象:昨天的阳光依旧是暖洋洋的,记者走访部分小区看到,居民把棉被和衣服拿到各种公共设施上面晾晒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开发区普善人家小区,记者看到在公共区域内,有的树与树之间被系了长绳,上面挂满了厚重的被褥,而一些枝干比较细的小树,已经明显弯曲。我们家住在一楼,采光本来就不太好,加上要晒的被子有几条,阳台的空间完全不够,所以把被子拿到公共区域晾晒是最省心的做法。”小区里一位住户对记者说道,最近每天来晒被子的居民特别多,有时来晚了就没有空位了,所以要想晒被子还得赶早。对于在健身器材或树与树之间晾晒衣被的行为,很多居民表示不太好。“路边和花坛上都是衣服棉被,走路不方便不说,看着也很不舒服。”市民刘女士说,小区的绿化本来就少得可怜,现在被棉被和衣服遮盖了,小区的生气少了许多,同时也不太雅观。她说,有时路过花坛,晒棉被的人还使劲地拍打棉被,灰尘飞扬,感觉特别不好。另外,业主王先生说,他几次想去健身角健身,但那里总被衣被占据着。而且有一天晚上,他路过花坛时,因为没看清前面有障碍物,导致脖子被居民绑在树上的绳子勒了一下,痛了好久。期盼:随意晾晒现象不仅会阻碍小区树木的生长、影响小区的整体美观,甚至会堵塞楼顶逃生通道,但居民们的晾晒需求又该怎么解决呢?对此,有业主建议,物业应在小区里开辟专门的公共晾晒区,供有需要的住户使用,如此既解决了大家的难题,小区也变得美观。“希望有条件的小区物业能设置晾晒区,虽然现在有些小区的空间非常宝贵,但合理调配一下设施资源,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也不是很难,例如,楼间距较大的空地、楼间的小广场、宣传栏背后、绿地附近的空地等都可以利用起来。”

电动车充电难,居民盼建公共充电设施

现象:采访时,记者发现业主对建设公共充电设施的呼声也非常高,主要是针对电动车充电难的情况。记者走访了一些小区,发现在高层住宅楼里,空降”电线的现象比较普遍。“楼下没有规划自行车库,电梯又无法搬运大型电动车,所以我们只好选择将电动车停在楼道口,然后从家中抛下接线板,为电动车充电。”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在他所住的楼栋里,经常能看到有五、六根电线连着接线板拉下来,最长的有20多米。还有一些小区,虽然有自行车库,但未能通电,导致许多居民私接电线至车库,给电动车充电。

对于这一现象,不少业主都表示非常担忧,小区内这种私拉电线的行为,容易导致线路短路并引发火灾,尤其是居民将室内使用的接线板放置在室外,不仅容易出现接线板老化等问题,在下雨天还极可能出现漏电、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而且,居民所使用的接线板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很多居民喜欢通宵充电,这也加大了火灾发生的风险。

期盼:针对电动车充电难的情况,业主希望相关部门能引起重视,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这一难题,杜绝危险。其中,有业主建议,小区内有电动车的居民,可以集体向物管提出要求,建设公共充电设施,由门卫兼顾负责看管,再以有偿使用的办法维持其运转,这样一来,既方便了居民,也有效消除了安全隐患。

健身器材严重“劳损”,居民盼及时修复更新

现象:随着城市的发展,小区的建设越来越正规,基础设施也日益健全,不少小区为了丰富居民生活、强健居民体魄,都设置了专门的健身区域。然而,不少居民反映,小区内健身器材由于缺少维护,损坏严重,导致无法正常使用,还存在安全隐患,这也成了比较普遍的现象。小区生活本来就比较枯燥,大家平日里喜欢凑到健身场地热闹热闹,特别是最近这样的晴好天气,健身场地更受欢迎。”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道,不过,由于被使用的频率太高,导致部分健身器材变得残缺不全,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因为长期无人维修和更新,所以能使用的器材也越来越少。

记者走访了一些小区,发现健身器材确实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缺胳膊少腿的情况十分常见,另外,器材还存在生锈、变形、断裂等情况。

期盼:针对小区健身器材存在的问题,不少业主表示应当共同爱护,并加强管理,对损坏的器材及时修复、更新。“我觉得业主在使用时应当自觉维护健身器材,延长其使用寿命,只有保护得当才能更长时间地享受健身器材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同时,物业还应该加强对健身器材的管理,对受损的健身器材及时进行维修。”业主李先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小区健身器材多是开发商在修建房屋时进行规划安装,然后由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但事实上,很多物业并没有尽到维护管理的责任,加上部分居民不文明使用健身器材的行为,导致小区健身器材频频受损。他说,希望居民在使用健身器材时都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提高自身素质、相互监督,自觉爱护好这些公共设施。

另外,相关部门可以明确责任,器材损坏该由谁负责,是属于年久失修损坏还是人为损坏,并且做好定期维护,经常派人检查器材,及时更换老化部件等。

完善小区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居民幸福感

由农村生活转入城市生活后,居民们虽然享受到了更有序、更整洁的小区生活,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不便,比如文中提及的晾晒难、充电难等。若要提升小区居民生活的幸福感,构建和谐小区,小区管理者就要结合广大居民的真正需求,增设、完善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

当然,公共配套设施建成后,还需要后期持续的维护和保养,如此才能达到公共配套设施利用的最大化。小区里的健身器材之所以频频损坏,就是缺少日常维护和管理。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公共配套设施的作用,除了加强硬件建设,更要采取合理的管理办法,同时提升广大居民文明使用公共设施的意识。建设公共设施造福于民,但同时也需要居民的维护,只有多方合力,才能让居民在生活中享受到更多便利,幸福感亦随之提升。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