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5日,家住江南人家的臧先生从句容某葡萄园一下就购买了30斤葡萄,准备自酿葡萄酒。而据记者了解,时下正是葡萄价格便宜的季节,类似王先生这样自酿葡萄酒的市民不在少数。不过,食药监管部门在此还是友情提醒市民,尽量不要自制葡萄酒,因为葡萄酒在酿造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卫生不达标,很可能细菌超标,从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16日上午,在延茅路路边一摊位前,几名路过的市民正在挑选葡萄。据摊主介绍,最近正是葡萄上市季节,不少市民前来购买葡萄,其中除了自己吃之外,还有一些人买回家自酿葡萄酒。正在挑选葡萄的市民洪女士说,她当天购买葡萄就是自酿葡萄酒的,总感觉自酿的葡萄酒比较纯正。最近,几乎每年都自酿葡萄酒的谭女士也告诉记者:“我每年做的葡萄酒,口感不错,都很受家人欢迎。毕竟自酿葡萄酒的葡萄好,不加任何添加剂和色素,喝起来更放心。”那么,自酿葡萄酒存在哪些安全隐患呢?据食药监管部门介绍,葡萄分为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如果市民自酿葡萄酒,在选购原料时应尽量购买新鲜、成熟、未腐烂的葡萄。自酿葡萄酒过程比较复杂,如不按比例、不懂工序随意酿制,则会滋生大量细菌。酿制过程中,还应严防细菌污染发酵器具,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15℃至25℃之间,不要高于30℃。由于葡萄原料表皮微生物种类比较多,建议发酵前添加适量酿酒活性干酵母,抑制细菌繁殖。如果葡萄酒在发酵或贮存过程中出现白毛、霉斑等,千万不要饮用。
此外,食药监管部门有关人士还提醒,自酿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为防止爆炸,应优先选用钢制和食品级塑料容器,最好选择大口的容器。
发酵期间严禁密封,应在瓶口留有空隙。发酵结束后应将酒与酵母完全分离,以防贮存期发酵瓶子膨胀。(王国禹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