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工具交“作业”,靠谱吗?

核心提示: 作为社交工具的微信如今也被一些学校的老师用作提交“作业”的平台,让学生每天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交作业。这种作业形式有哪些利弊?实际效果如何?记者日前采访了我市部分低年级老师和家长。

            

作为社交工具的微信如今也被一些学校的老师用作提交“作业”的平台,让学生每天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交作业。这种作业形式有哪些利弊?实际效果如何?记者日前采访了我市部分低年级老师和家长。

每天晚上六七点钟,在青少年宫教授英语的张老师的手机就开启了“振动模式”。“每周上完课,学校都要求老师布置语音作业。到现在为止已经施行了近两年的时间了。”张老师说,学生在下次上课前必须把上一节课所要求朗读的单词发到老师与学生所在的群里,也就是说学生在为期一周的任何时间点里都可以把语音作业上交,老师听完后必须回复。而大多数学生都是晚上六七点钟左右上交这份作业。多数情况下是学生发来的朗读单词的语音,几十条语音的内容都是一样的。对于老师来说就是不断的重复收听。”张老师说道。

微信作业不强制效率存变数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低年级学生家长。市民陈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小学一年级,开学不久,微信作业群”就成立了。陈女士说,微信作业群里布置的所谓“作业”,基本都属于老师建议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和复习巩固,并没有强制要求每个孩子必须提交。

老师点评不多,最多在群里提醒一下孩子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比如介绍拼读的要领和方法等等。

陈女士说,孩子经常会先听听别的学生说得怎样,但每天内容很多,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语音,感觉效率并不高。”她说,自己孩子每次发语音作业之前,都要反复练 习多次,完全准备好了再发出来,很耽误时间。群里也不乏孩子交完作业觉得不够好又不停地撤回。

而且,因为家长工作的原因,同一个班里学生提交微信作业时间也差异很大。陈女士说,不久前有位家长在晚上10点多才提交了孩子的语音作业,老师就在群里提醒家长让孩子早点休息。但有人工作忙等原因,仍会有家长晚上10点左右还会提交作业。

在采访中,个别家长对于微信作业的效率存疑。对于老师是否会检查所有孩子的微信,她也并不肯定。她说,微信作业有利有弊,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督促孩 子每天复习。群里常常会有作业接龙,不提交语音老师一眼就能看到,虽说没有强制,客观上也有压力和面子问题。时间长了,孩子倒也习惯了每天读一读、练一练。”但陈女士也表示,与一些智能学习软件相比,微信没有作业完成情况的测评功能,孩子虽然每天坚持讲,但发音准确与否,并不好判断,有些学生的发音并不标准,担心孩子的语音也被带歪了。

老师吐槽:便捷背后有利有弊张老师表示,利用微信督促     家长课后练习的老师都是比较负责的老师。在减负的大背景下,低年级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但目前教材的内容很多,考核的要求也没有降低,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巩固所学,微信“作业”就成为课堂的延伸。老师也是一片苦心,希望家长能重视课后的复习巩固。虽然微信作业的效果可能确实不尽如人意,但可借此帮助孩子培养学习习惯。

不过,这样的方式有利有弊。

一个群里几十个学生,即便每人每天发一条语音,这对老师而言都是庞大的工作量,而且还都占用的是老师课后的时间。张老师坦言,这样的方式对于老师来说,检查学习效果很方便,但真正运作起来比较麻烦。一个老师有几十个学生的微信要回复,这要花费大量的课后时间。”张老师表示,对于学生家长来说,由于孩子交微信作业必须用到家长的手机,这样的做法可以让他们每周预留固定的时间督促孩子复习。

但有个别家长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完成不了语音作业,老师也无法检查。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不会作出处罚,而是在下一节课上课前让学生到老师面前来完成朗读。

不仅如此,微信上交的作业一般都是语音作业,只能检查孩子的发音及阅读,不可以检验书写,所以老师还要另外布置书面作业。这样一来,无疑也加重了老师的负担。

文/"图马骏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