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大家外出时都明显感觉到了一股寒意,几天前还穿着夏装的市民们也纷纷穿上了长衣长裤。在这个感冒及呼吸道等疾病的高发期,该怎样保暖防病,成了市民们当下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记者走访发现,最近到医院里感冒发烧的病人也明显变多了。相关医生提醒市民,换季期间,应特别注意穿衣保暖,另外饮食方面也要注意合理搭配。
昨天,在市儿童医院候诊区,记者看到排队看病的市民坐得满满的。市民王先生正带着自己的儿子在等待看诊,王先生介绍,他的儿子今年7岁,可能是前几天变天受凉了,这两天一直有些感冒的症状,早上摸了下他的头发现有点低烧,所以就带来医院看看。同时排队看诊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我儿子体质一直比较弱,每到大降温时都容易感冒,小孩子又调皮不安分,在家一下没盯着就打赤脚了。”记者也走访了其他几家医院,了解到,随着天气转凉,患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的市民已有了上升趋势。
相关医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俗话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在寒露期间,体质弱的人群,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很容易感冒,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病、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肺炎等疾病的高发期,为了防止寒气从足部入体,做好足部保暖至关重要,保暖性较好的鞋袜是必备的,每天晚上睡前用热水泡一下脚也是当下很适宜的养生之道。
在换季期间,需要特别注意的还有穿衣。医生提醒,虽然都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耐寒力,但对于体质弱的人群来说,还是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在换季期间,穿衣服是有讲究的,不能换得太快,最好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逐渐添衣,尤其需要注意厚薄搭配。”医生说道,在饮食方面,市民可以选择适当多吃甘、淡滋润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还可以防治咽干口燥等症。梨、柿、香蕉等水果,以及胡萝卜、冬瓜、藕等蔬菜以及银耳、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是平时饮食进补的好选择,早餐可以选择温性的粥类,对于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
另外,秋冬季节,皮肤最容易干燥,医生表示,仅靠喝水来补充水分已经很难达到效果,光喝白开水,水分反而易流失,白天时市民们可以选择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晚上则可以喝蜂蜜水,有助于身体健康。
(贺丽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