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几千本,每月借出去最多只有30余本——
社区图书室缘何叫好不叫座?
图为大定船社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社区图书室的书籍
图为大定船社区工作人员在整理社区图书室的书籍
凤美新村社区成立丹阳第一个图书馆社区分馆
社区图书室方便居民
家住大定船社区的何奶奶是一位书迷,年轻时就喜欢天天上图书馆看书,但后来随着孙子出生,再加上年龄的增加,身体越来越不方便,于是去图书馆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去图书馆借书的机会也很少。后来听说社区建立了图书室,这下终于可以不用跑那么远去借书或者看书了,方便多了。”何奶奶告诉记者,自从社区图书室建立起来后,她就从社区图书室借书来看。虽然图书室只有一两千本书,和图书馆没法比,但是好在有我喜欢看的历史文学类书籍。”利用空闲时间,何奶奶一般半个月到一个月会看完一本书,看完之后还回去再借另一本。
据悉,为了方便社区居民读书,社区从2006年开始便先后建起了社区图书室,如今,社区居委会基本上都设置了读书角、阅览室、图书室等,这在某种程度上方便了社区居民读书和查阅资料。
记者在凤美新村社区发现,凤美新村社区在2010年成立了丹阳首个图书馆社区分馆,藏书达到6000余册,但当问到来看书借书的人数时,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乎没有人到图书室坐着看书,居民大多是把书借出去看,并且来借书的人也不多,工作人员说,图书室借书最多的一个月也只借出去过30余本。“社区图书室成立,意在更好地推广全民阅读,但是后来发现,前来借书的人很少,并且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同样,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其他社区图书室的状况也都相似,前来借书的人屈指可数。
书少更新慢难吸引书迷
“我以前去社区图书室借阅过几次书,但是看来看去就那么几本书,没有更新,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看的书,所以就很少去了。”社区居民王凯告诉记者,因为图书室的图书种类太少,他去社区图书室的次数越来越少,到后来压根不去了。再加上还有的居民以为社区图书室是收费的,因此从来没有去过。
社区图书室业务指导部门文广新局新闻出版版权科科长丁继亮告诉记者,社区图书室的书除了社区自购的书本外,其他书本一些来自于帮扶单位的捐赠,还有一些则是社会人士的贡献。比如前几年,市委组织部就捐赠了一批书籍到一些社区阅览室,近段时间,残联还在一些社区增设了残疾人专柜,上架了专为残疾人服务的书籍。”据悉,社区图书室里书的种类包括文史类、哲学类、法律知识类、社会科学及其他种类,一般为六到八种。
“因为没有专项资金,所以图书室藏书不足,书本更替慢。”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资金缺乏是图书室的运行面临最大的问题,没有资金,便不可能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如此导致开放时间随机性大。社区基本上都是工作人员兼图书管理员,一旦兼职管理员有事,图书室当天可能就会关门。没有专职人员的管理,一些喜欢看书的人热情受到打击,便会对社区图书室失望,进而兼职管理员更没有了管理热情,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丁继亮告诉记者。
除了以上原因,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了以下问题。首先社区图书室很少进行宣传,图书室运行多年,很多社区居民还根本不知道有社区图书室;社区很少组织读书活动、读书讲座等,喜欢读书的居民也是各自借书回家看,相互间没有交流提升,读书便少了很多乐趣……
如何激发居民的读书兴趣?
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社区居民很大一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视力不好,每逢有讲座,他们都喜欢听,可看书却没几个人人愿意。“一些老年人爱听不爱看,如果有可能,建立一个电子阅览模式,只要带着耳机用手指在电脑上一点,电脑可以给他们将所需要的内容朗读出来。如此一来,既照顾了老年人身体的不便,还可从读书中获益,也使他们有一个更好的休闲方式,告别麻将。”社区工作人员说,社区图书室除了涵盖图书信息,也应该让声音、图像、视频等信息资源进入居民社区。社区图书室不能仅仅是看书看报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公共文化空间,组织各类讲座、艺术沙龙,甚至是社区居民的读书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的社区图书室才有吸引力。
“分派专人专管,设立专项资金,这样图书室才能搞活起来。”一名书迷建议,社区图书室要正规管理,同时还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模式。
他山之石:
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社区图书馆在服务方面非常出色,不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还把服务范围扩大到社区新闻发布、公民纳税指导、气象与旅游指南等方面,成为居民了解社区、融入社区生活的门户。
美国模式:
美国九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接通了互联网,八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免费上网服务,七成以上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提供网上借阅服务。美国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根据居民年龄层次的不同,分为成人阅览区、青少年阅览区和儿童活动阅览区。在美国办个图书馆借阅卡非常简便。只要出示最近的水电或者电话账单,再加上驾照,证实你是该社区的居民,即可免费办理。
日本模式:
日本每个社区均设有图书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负责图书馆的规划并按规定提供经费,而日常事务由财团法人管理。财团法人是管理社区福利事务的社会团体,政府为其提供经费,并制定管理法规,每年进行审计监督。
新加坡模式:
政府颁布《社区住宅规划法》,规定每个社区必须建立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和社区基金会联合设立。其运营经费由政府财政补贴,由国家图书馆管理局统一规划、组织、管理。
(方兵 文秀 景霞霞 李潇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