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播出丹阳籍援疆干部王华的光荣事迹

核心提示: 人虽然走了,但是精神还在。虽然王华的事迹并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是他在实际工作当中,以实干、廉洁、奉献的精神,体现出信仰、信念的力量,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丹阳新闻网报道  今天(2016年10月13日)的央视新闻联播节目以《王华:一名援疆干部的983天》为题,播出了因公殉职的丹阳籍援疆干部王华的光荣事迹,节目时长5分钟,并配以评论:人虽然走了,但是精神还在。虽然王华的事迹并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是他在实际工作当中,以实干、廉洁、奉献的精神,体现出信仰、信念的力量,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新闻联播节目之后的焦点访谈则以《三年新疆路 一世天山情》再次追忆了王华同志的援疆经历。

9

8

6

新闻联播报道:三年前,时任江苏镇江句容市副市长的王华申请援疆,成为江苏镇江市援疆指挥组副组长。他曾告诉4000多公里外家中的妻子:今年特别想家。但是就在离回家的日子越来越近时,外出开会的王华,在返回伊宁的途中遭遇车祸,生命永远停留在41岁。

再有一个星期,新疆可克达拉市高中新校区就要完工了,这涉及当地3000多名孩子的上学问题,王华生前最牵挂这个项目,出事前两天还到这看过。

但是王华没有等到周一,8月18号那天,他刚参加完援疆座谈会就启程返回伊宁,路上遭遇车祸,几小时后经抢救无效离世。

而此时,4000多公里外的江苏镇江,王华的妻子——和他从大学相识后一路走来的王翔,正数着他回家的日子。一走三年,王华第一次提出援疆时,妻子王翔并不太同意。

王华的遗物中,有一本日记,为什么要申请援疆,他写下这样一段话:“到新疆工作是全家的选择,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是难得的经历,我也希望在这方面给儿子作出一些表率,男孩是要闯天下的。”

2013年12月,王华和38位援疆干部来到兵团四师,作为工作组的副组长,刚到他就跑遍了四师18个团场。

援疆,就要做点实事。王华和同事们在全面调研之后,拿出了他们的工作方案:三年里,改善当地的医疗环境;建设可克达拉高中新校区;还要促进团场的畜牧养 殖业、种植业、果蔬园艺业的发展。三年,900多天,王华没有一刻停歇,他要在援疆的三年里,把定下的项目挨个完成。

为了这些项目,王华手里每年要过近两个亿的资金,但没有一分钱出问题。招商引资、项目招投标,也有人送红包、拉关系,都被王华拒之门外。

今年12月,王华的援疆任期就要结束。他所在的援疆工作组,三年来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73亿元,实施援疆项目55个,他和同事们多次被授予援疆工作先进师,兵团突出贡献奖。

这首歌(草原之夜)陪伴了王华三年。离家在外,他也想家,想妻子,想刚上初中的儿子,想陪伴儿子一起成长。

三年过去,王华负责的项目都进入收尾阶段,他资助的新疆学生已经在长春开始大学生活,但离回家只有一百多天的王华却再也不能和家人团聚。8月22号,在伊宁市殡仪馆,妻子、同事和他在当地的朋友,用泪水送他最后一程。

人虽然走了,但是精神还在。虽然王华的事迹并不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是他在实际工作当中,以实干、廉洁、奉献的精神,体现出信仰、信念的力量,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  

2

    1

焦点访谈报道:这两天,有一则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它不时尚、不前卫、不热闹,但是却吸引了众多网友、特别是青年网友的关注、留言和点赞。有网友说:天忌英才,太可惜。有网友说:有一种逝去,是扼腕叹息后的依依不舍。还有网友说:天山雪莲花为你绽放!有更多的网友说:这是中国好干部!这是新时代的孔繁森。网友们说的这个人到底是谁?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这些天,一段图片、文字、音乐相结合的H5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视频的主人公是江苏援疆干部王华,此前他是江苏句容市副市长,援疆时担任江苏镇江第二批对口援疆指挥组副组长。今年8月18号,王华外出参加研究对口援疆工作的会议。返回工作驻地途中发生车祸,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终年41岁。他的儿子今年刚小学毕业上初一。为期3年的援疆工作,本还有100多天结束,王华就能回到家乡江苏镇江与妻儿团聚,但工作途中的车祸让这一切都戛然而止。

王华是2014年去援疆的,他的妻子本来不想让他去,孩子太小,离家又远,但王华坚持要去。

究竟为什么要去援疆?王华自己在日记里写道:“到新疆工作是人生的一种历练,是难得的经历。” 

王华出生在江苏省丹阳市的一户普通农家,至今父母还住在十多年前的老房子里。王华是老两口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最疼爱的一个。王华的三姐告诉我们,可能是怕父母担心,王华直到在新疆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告诉他们。

江苏镇江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办公楼是王华在新疆工作的地方,办公桌上十二本工作笔记还安静地躺在那儿,虽然都是几点开什么会见什么人这样的流水账似的记录,但密密麻麻地日程仍能看出他把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很满。

据介绍,2014年镇江第二批对口援疆,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73亿元,实施援疆项目55个,超过80%的援疆资金投向民生改善、城镇化和教育等领域。而王华在援疆期间主要负责的就是教育、卫生和产业援疆。为了让项目落到实处,王华紧盯每一个项目,亲自跟踪、反复核对。

可克达拉市医院的康复综合大楼是此次援疆中卫生援疆项目里面最早开工建设的,从2014年5月开工建设后,原划投入2000万,在王华的反复争取下,又追加了500万,如今它是当地医院医疗条件最好的大楼。由此所带来的变化,作为已经在这所医院工作了27年的呼吸科主任彭燕感触颇深。

彭燕所在的呼吸科就是在援疆医疗组的扶持下成立起来的,而此前他们有设备却没有专业技术人员。 

对于一个医院来说,有了水平较好的硬件设施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解决当地老百姓的看病难问题,没有一批较高水平的医护人员是不行的,而这其实也是王华一直在想方设法解决的事情。

2014年,王华和同事们把第三批镇江援疆医疗专家请到可克达拉市医院,彭燕跟随专家们逐步掌握了电子支气管镜下诊断及治疗术,不到一年时间,她就能独立操作手术,填补了医院这一技术的空白。

一方面要改善民生,一方面要发展经济,王华还带领着镇江援疆前方工作组成员参与到了招商引资的工作中,他多次往返镇江和新疆,尽力为产业援疆争取落地项目。

一家做材料的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最终决定来新疆投资建厂,就是被镇江援疆工作组、特别是王华的诚意所打动。

从镇江引进来的这些企业落户当地后,王华时常会去企业看看,除了关心企业生产,还经常帮企业四处联系推销产品。

王华的同事告诉记者,他们38名援疆干部从2013年12月9号报到开始,已在一起朝夕相处了33个月,陆志荣比王华晚去新疆半年,虽然平日不在一个地方工作,但每个月王华总会召集来自镇江的同志开个碰头会。他说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不论在哪里工作,王华希望能做事,最爱说的就是不要总把援疆挂在嘴上。

王华的同事告诉记者,王华平时不喜欢交际应酬,工作之余喜欢记日记、写散文,每天他都会和妻子微信、视频。

其实,对于妻子,王华心中充满了愧疚。在一篇2014年10月份的日记里他这样写到。“由于我的不在,妻要承受巨大的的压力,一边要关心儿子,一边要应付老人的抱怨,时不时的也跟我牢骚,于是一家人都不舒服,但除了让妻对我牢骚之外我能做什么呢?”

而除了惦念妻子,王华最想念就是儿子。

在王华的一篇日记里,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愧疚。“两个多月回一次家,对儿子的喜怒哀乐不能随时分享与承受,不能随时与儿子交流,虽然每次回家都与儿子长谈一次,但十岁的儿子要的是陪伴而不是说教,要的是贴身的温暖而不是遥远的祝福,可是,又能怎样呢?”

从2014年以来,镇江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实施援疆项目55个,2014年、2015年援建项目全部投入使用,2016年的基础建设项目也已经接近尾声,王华和同事们紧张的工作让镇江市援疆前方指挥部在多次考核中位列前列,荣获援疆工作先进师、兵团突出贡献奖等多个奖项。

王华说,援疆要做主人,不做客人,更不做看客。他说得深切,更做得扎实。现在,他的援疆工作提前结束了,但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将会永远记住他,永远把它当作这里的主人,永远与他一起分享喜悦与荣光。这正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价值,所以它才会感动天南地北、老老少少的受众。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王华,都渴望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有益于人民。王华引起关注,说明正能量是主流。大胆说、勇敢做,让我们都去传播正能量,贡献正能量。

 

[视频]王华:一名援疆干部的983天

《焦点访谈》:三年新疆路 一世天山情

想你!天山雪莲为你绽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