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锁庚在书房练习书法。
姜锁庚与妻子合影。
今年,是祖国67华诞。
而家住吕城镇的姜锁庚67年前呱呱坠地开始在母亲襁褓中牙牙学语,自此,他身上就打上了与祖国同龄的时代烙印,他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如今,已过耳顺之年,姜锁庚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在国庆佳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记者走进姜锁庚家中,倾听67岁老人的生活历程,见证大时代的生活演变。
当年,再苦再累书法不能弃
当记者走进姜锁庚老人的家里时,20多平方米的厅堂墙壁上挂满了他的书画杰作,中堂有画作与对联,有草书篆书等书法作品,其中有几幅篆书作品最引人注目。几十年来,姜锁庚对书法情有独钟,尤其对篆书篆刻最为厚爱。在我国传统书法类别的真、草、隶、篆四种体系里,姜锁庚的草书如行云流水、生龙活虎般地跃然在宣纸上。而他的书法作品更是获奖无数:1995年5月,在我国四川省广安市举办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70周年全国书法大赛”时,姜锁庚的草书书法作品就获得了一等奖;1997年,湖南张家界举办的“森林杯”全国书法大赛上,姜锁庚获得了草书作品三等奖;1998年,吉林举办“长白山杯”全国书法大赛,姜锁庚的行书作品又荣获了三等奖。30余年来,姜锁庚的书法作品共获得了国家、省、市、县级的各类荣誉奖项达29次。
姜锁庚的书法作品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果,与他的勤奋好学、孜孜不倦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姜锁庚对记者说,他从小就爱好书画,就读吕城中心小学时,校园里的黑板报、墙报大都是他出的,包括板报、墙报刊头的美术设计等,一期期的出报任务,大都是他完成的。
在吕城中学读初中三年,图书室与书画相关的书籍,被姜锁庚翻阅得滚瓜烂熟,他不但喜爱书画,也爱好体育,还是校园足球队的队员。初中毕业时,刚好遇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姜锁庚与同校本镇的6位男性知青安排落户在吕城公社新庄大队管家生产队,在生产队劳动之余,姜锁庚不顾疲劳,仍常坚特写写画画,始终对书法美术不离不弃。姜锁庚担任六人知青小组副组长的同时,还是管家生产队的文艺宣传骨干,常把一出出、一幕幕、一台台的文艺节目带到场头田间。
当下,病痛折磨“转战”写诗
1979年,知青全面落实国家政策,同组六名知青先后回镇回城工作,姜锁庚被安排在吕城供销社工作,之后又在百货大楼工作,后就职在生资部副业办公室。由于工作不繁琐,姜锁庚有了更多闲余时间,他的书法人生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这期间,姜锁庚订阅了《上海书画杂志》、《湖北书画报》等相关报刊来不断充实自已的书法知识。为书法基础理论系统方面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1983年姜锁庚请长假,去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学习了三年;1989年又在北京书法家协会首届高级班学习两年。
正当姜锁庚沉浸在书法海洋里遨游的时刻,厄运降临,2003年9月12日他突然中风,经治疗身体仍未能恢复正常,致右腿右手病残。虽然病魔夺去了他右手挥笔生花的功能,但夺不去他那颗热爱书法艺术的赤诚之心,右手不能书写,就用左手写,同时慢慢地仍继续坚持用右手锻练。由于姜锁庚右手书写毛笔相当费劲吃力,作品也无法达到以前的水准。
2003年以后,姜锁庚重心转移至学写诗词方面,十余年来,他刻苦学习与钻研,已写成了一千多首诗篇保存在家里。去年七八月间,丹阳市“楹联诗词协会”举办诗词大赛,姜锁庚个人的诗词作品,分别荣获了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
如今,写写画画安享晚年
姜锁庚老有所事、老有所爱、老有所乐。现他与诗为伴、与画为趣、与书为友。值得一提的是,姜锁庚能如此心无旁骛地热爱书法,与他的老伴是分不开的。无论姜锁庚在病前还是病后,几十年来,姜锁庚从未沾上过一次家务事包括做饭。每次姜锁庚埋头挥毫忘记吃饭时,都是妻子孙双花到楼上的工作室喊他,毫无怨言。
姜锁庚身残志不残,.这几年中他常常柱着拐杖,迈越运河泰定桥,步行至吕城文体中心,一次不落地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仍不遗余力地热衷于他这一生的追求与爱好。几十年过去了,岁月在姜锁庚与老伴孙双花的脸上留下了痕迹,不变的是两人知足、幸福的微笑。
(赵理章 陈晓玲 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