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枥老骥壮心不已 履职尽责守护平安
——市公安局司徒派出所社区民警邹立伟
【人物简介】
邹立伟,男,52岁,2001年部队转业至公安局工作,现任司徒派出所社区民警。他的履历中,也许少有侦破大案要案的惊心动魄,也鲜见街头追逃擒凶的惊险刺激,更多的是在平凡岗位上的执着坚守与默默奉献。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民警,邹立伟的人生格言是“不追求事业轰轰烈烈,但求百姓平平安安”。扎根农村社区十多年来,他将一腔热忱洒向所管辖的区域,走遍了辖区的沟沟角角,访遍了村里的老老少少,和群众交朋友、帮群众解难题,兢兢业业做好百姓平安的“守护人”,群众冷暖的“知心人”,矛盾纠纷的“化解人”。多年来,经其手处理的社会矛盾纠纷累计达1000余起,非正常死亡事件30余起,处理办结率达100%;破获各类案件30余起,抓获逃犯2名;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嘉奖4次,获得过十佳治安民警、十佳群众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创新举措,织密防控网络,做百姓平安的“守护人”
邹立伟分管的固村村,是由原来司徒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一半属于集镇区域,一半属于农村区域,现有常住人口7522人,暂住人口2525人,高危人员12名,各类企业28&家,治安状况复杂。
如何营造平安和谐的社区环境,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感?从警多年的邹立伟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他利用每周两次到固村警务站上班的机会,倾听群众的诉求,收集他们对平安建设的建议和意见,认真研究辖区情况。他深知“打不如防”,建设平安社区,加强治安防范至关重要。在他的多方奔走和司徒镇党委、固村村委的全力支持下,固村村在司徒镇率先成立了一支由8名队员和一辆巡逻车组成的村级义务治安巡防队伍,通过加强对村重点部位的重点巡防,有效压降了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群众安全感大大提升。为增强群众的法律、安全意识,他利用消防日、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走进中小学校园进行消防知识、禁毒知识等各类法律知识宣传,将公安管理的触角向学校延伸,向下一代延伸,也拉近了公安与群众的距离。他还积极开展“红袖标”工程,发动村内的老党员老干部参与治安管理,警民联手共创平安社区。
现在,固村的治安面貌焕然一新,可防性案件稳中有降,这一可喜的变化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邹立伟也赢得了辖区群众的信任与认可。对邹立伟来说,辖区居民的安全无小事。
他一方面创新举措,织密防范网络;另一方面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捕捉有效线索,协助破获案件。固村的村民都知道,每周二、周四是邹立伟到村警务站上班的日子。每到这时候,热心的村民们总会自发地前往村警务站,有时是为了和邹立伟说说话,扯扯自家的烦心事;有时是来赞一赞村里的变化,对治安环境的改善再提些建议;更多的时候是向邹立伟反映村里近几天引发关注的新人新事。邹立伟也喜欢和村民们聊天谈话,一些案件的线索往往是在这一次次看似平常的聊天中获得的。不久前,一位热心村民告诉邹立伟,村上一对老夫妻的女儿被一男子侵犯,想请邹立伟帮忙调解。进一步了解后,邹立伟发现,被侵犯的女子系痴呆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该男子的行为无疑构成了强奸犯罪。邹立伟立即向派出所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及时协助破获了这起强奸案。
贴心服务,尽心排忧解难,做群众冷暖的“知心人”
邹立伟时刻将辖区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辖区万余名居民几乎人人收到过印有邹立伟手机号码和家里电话号码的警民联系卡。除了联系电话,卡上还印着邹立伟庄严的承诺:只要居民有困难,随叫随到。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十余年来,只要不值班,他总爱“泡”在社区,了解东家长、西家短,为辖区居民排扰解难。
今年2月,通过社区走访,邹立伟获悉固村车村自然村80多岁的村民何桂娣由于早年不重视,一直没有更换二代身份证,现在出行、办理各类事项都需要身份证明,极不方便。但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没法自行前往派出所拍照办证,很是苦恼。了解情况后,邹立伟专程开车上门,将老人背上车送到派出所办证处,办好证后再将老人送回家。住在附近的村民看到后,纷纷为邹立伟竖起了大拇指。何桂娣老人拿到自己的身份证后,激动地说:邹警官真是一个好人啊!”前段时间,我市遭遇持续暴雨天气,汛情告急。邹立伟记挂着辖区内把家安在地势较低处的居民,直到确定没有居民家中受淹,他才安下心来。“今年水利设施、排水系统都进一步完善了,老百姓遇大雨也不愁了”邹立伟说。可是,去年夏天却是另一番光景。2015年6月28日,连日大雨肆虐下,司徒全镇遭受严重水灾,尤其是固村的马家庄村,因河水倒灌,居民家中进水达到70公分。接到辖区居民求助后,在家休息的邹立伟二话没说,穿上雨衣雨鞋就赶往现场,投入到抢险救灾之中。他和大家伙儿利用小皮划艇一船一船地将困在家中的老人小孩安全转移出来,送至镇集中安置区。来来回回,一趟又一趟,任雨水打湿脸颊,汗水湿透衣背,邹立伟没喊一声苦累,他满脑子想的是尽早把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从早上一直忙至晚上十点,直到最后一名被困居民被救出,邹立伟这才松了一口气。此时,51岁的他已经累得走不动了。
邹立伟对待群众热心、贴心,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这不仅在固村村民中有口皆碑,邻村村民遇上难事也爱找他商量、帮忙。今年春天,吴塘村一位老年村民找到他求助。原来,老人的儿子钟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发病时就会跑出家门,砸人家的房子,给周围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伤害。老人的儿媳妇早年已离家,他既要看着儿子,还要照顾在上学的孙子,实在力不从心。得知老人的遭遇后,邹立伟先向政府领导反映了这一问题,同时到镇民政科了解有关政策。他打听到横塘精神病防治院床位已满,便帮着联系了镇江的一家医院,先把钟某送到镇江就医。等到横塘医院有空余床位了,他又陪着老人到镇江把钟某接过去。眼看着儿子的看病问题解决了,老人激动地握住邹立伟的手连声道谢。邹立伟却笑着说:我只是做了一个民警该做的事。”
任劳任怨,心系稳定大局,做矛盾纠纷的“化解人”
基层公安工作,千头万绪。
其中,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处理是最麻烦最头痛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多年来,邹立伟始终战斗在维护稳定一线,不畏艰辛,认真细致,钻研法律,请教专家,坚持“讲大局、讲法律、讲亲情、讲人性”的四讲处理原则。十余年间他共调处此类事件30余起,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2015年9月,司徒镇发生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一外地务工男子辞职报告获批,准备返回老家。由于当天没有买到车票,他回到原厂宿舍计划休息一晚再走。谁知,该男子当晚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死亡。死者家属从偏远地区赶到丹阳,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认为死者原工作单位没有过错。但由于出门时走得匆忙,身上没带够钱,几个人窝在医院走廊,不仅生活费没有着落,连吃饭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负责调处这一事件的邹立伟在了解情况时,发现死者家属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他随即自掏腰包,带他们到镇上一小店吃饭,再安顿他们住下来并将情况报告给所领导。从稳定大局出发,派出所向镇政府汇报了此事,由政府出面沟通,救济死者家属两万五千元。当死者家属拿到钱的那一刻,他们突然跪在邹立伟面前,感谢他的无私帮助。
在顺利回到老家后,他们还给派出所寄来一面绣有“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锦旗。不论是处理非正常死亡案件还是其他矛盾纠纷,邹立伟设身处地地从矛盾双方的角度出发理性看待问题,理清思路,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一化解纠纷,他也因此被大家称为“调解能手”。
2016年2月4日下午2时,司徒派出所接到报警说,锦绣熙城工地1-2号楼间的塔吊上有人要自杀。接报后,邹立伟会同派出所相关民警赶赴现场,经对话了解系江苏宜兴人荀某(男,43岁)因索要欠款未果而爬上塔吊。其实,其索要欠款的开发公司早就将钱付给相关人员,与其无债务纠纷。邹立伟一面吩咐设置警戒线,一面开导荀某,经过两个小时的工作,终于使荀某放弃自杀念头,走下了塔吊。
2016年2月5日,离春节还有两天。当天晚上11时许,司徒派出所内接到政府报警,一批索要债务的人员已经滞留镇政府信访室10余个小时,不肯离开。
接报后,当天值班的邹立伟和所内民警迅速赶赴镇政府。经了解,系常州一包工头钱某与肖某与在司徒搞开发的某房地产公司有近800万元债务纠纷,且在与相关部门及人员谈判后又反悔。邹立伟将为首的两个包工头带至派出所,进行法律教育,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他以案说法,以理服人,经过近五个小时的工作,终于在2月6日凌晨3时,使双方同意了派出所的处理意见,成功化解了这起债务纠纷。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如今的邹立伟,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但他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依然孜孜不倦地坚守在一线,尽心尽力守护一方百姓平安。他还积极传帮带年轻同志,把自己多年来和群众打交道、处理矛盾纠纷的经验倾囊相授,帮助年轻同志更好更快成长。“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这是邹立伟一以贯之、永远不变的信条。今后,他仍将奋战在基层一线,在为群众排忧解难、营造平安环境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