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余载春秋笔墨情,八旬高龄仍执着追梦——

书法家颜景荣和他的“蝌书梦”

核心提示: 颜景荣今年80岁,虽是一位八旬老者,但完全可用精神矍铄来形容他。这得益于他常年的奔波和劳作,尽管已经八十岁了,他还种着一亩三分地,而且自古善书者皆为长寿之人,颜景荣似又为一佐证。

IMG_5099

IMG_5115

IMG_5105

IMG_5123

颜景荣今年80岁,虽是一位八旬老者,但完全可用精神矍铄来形容他。这得益于他常年的奔波和劳作,尽管已经八十岁了,他还种着一亩三分地,而且自古善书者皆为长寿之人,颜景荣似又为一佐证。这样的勤奋在他书法的道路上亦有体现。在六十年多年的时间里,他没有一刻是停止书写的,更是自创了“丹阳颜体”——蝌蚪体,一举成名,确定了他在丹阳书坛的地位。如今,他八十高龄,立志要把“蝌蚪体”录入中华文字库,并开始付诸行动。他说:“‘中国梦’,这就是我的梦,我的‘蝌书梦’。”

生活虽坎坷但求学未停歇感恩“好运”一路陪伴

颜景荣的父亲是延陵镇人,母亲是当时的后巷镇人,所以颜景荣的童年可以说是“两地奔波”。不过原本还算无忧的童年,在父亲失业之后就彻底改变了。

失业之后,父亲就带着一家人投奔了舅舅,举家搬到了后巷。舅舅家有一个厂,生活还算可以。但没多久舅舅去世了,一家人失去了唯一的依靠。父母亲只能自力更生,不停地干活赚钱来养活六个子女。种地、摆摊、送货……只要能干的体力活,父亲都扛了起来,总算是勉强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而当时只有10岁的颜景荣也早早离开父母的怀抱,去长江边上做工了,八十斤、九十斤的东西扛在他弱小的肩上,他硬是凭着一股狠劲给撑了过来。

虽然日子过得苦了点,不过父亲并没有放弃子女们的求学之路,因为父亲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所以颜景荣一边做工,一边帮着父亲回老家延陵种田,余下的时间就全花在了学习上。在求学之路上,颜景荣好像有命运的眷顾,又好像是冥冥之中的一种机缘,在四年级升五年级时,几十人里选5个人,他就成了五人之一;在小学升初中时,当时的建东中学二选一,他竟然也考上了;

1954年初中毕业,他本来想考句容农校,但没想到考上了海军学校,当时也是两个班里选1个人。

颜景荣告诉记者,由于父母当时不同意他当兵,所以他就放弃了海军学校。技术类的学校没去,当兵也没去,颜景荣转而又继续投入到了中考的大军中。颜景荣凭借中考优异的成绩,被当时英国的教会学校和镇江师范学校同时录取,这样的结果让他激动不已。

考虑到学费和其他因素,颜景荣最终选择去了师范学校,这次是20个人里面选1个人。

1957年从师范毕业后,颜景荣和30多个同学一起被分配到了宜兴市工作,可刚去报到就接到了父亲去世的通知,错过了当主课老师的机会,颜景荣再次回到宜兴后,就只能担任美术、体育老师,没想到坏事变成了好事,就是在写黑板报、教画画、写书法这样的氛围下,颜景荣的书法功力突飞猛进,渐渐有了颜氏之风。风雨之后,再见彩虹,颜景荣凭着勤奋、刻苦,一路过关斩将,与生活博弈,有好运相伴。

写对联开启“书法”道路“标语体”成就“丹阳颜体”

说起颜景荣的书法之路,就不得不提过年写对联这事,这可以说是打开大门的钥匙。颜景荣回忆说,当时家里贫困,每到过年,在外求学的哥哥就会回到家中写对联拿到街上去卖补贴家用,但随着哥哥求学的地方越来越远,有些年都无法回来,这任务自然而然就被他承担了下来。而在他看到,写对联一是补贴家用,二是自己喜欢书法,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当时觉得成为一位书法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镇上每到过年都会专门请老书法家过来写对联,不仅热情招待,而且受人尊敬,所以颜景荣当时就下决心要成为那样的人。没有钱请师傅,颜景荣就自学,到处去看人家门上的对联、墙上的字体,没有笔墨纸砚,就用水在地上写,这也就养成了他现在哪里有字都会去看,心里去临摹,对他来说这就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颜景荣的字融汇了多家所长,又加入自己的理解,成就了拥有自己个性的字体。

他的这一手毛笔字也为他带来了更加精彩的人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书法或者叫“毛笔字”大有“用武之地”的时代,写大幅标语、写横幅、写大字报、写墙报、写会标……而当时的大幅标语、横幅、大字报、重要会议的大字几乎都出自颜景荣之手。50岁以上的丹阳人,如果说没见过颜景荣的毛笔字,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那么除非你没到人民电影院看过电影,除非你没去体育场、人民大会堂开过大会(那时万人大会也常开),除非你没去“灯光球场”看过篮球赛,除非你没在丹阳的大街走过(那时一有活动、一来运动,大街上刷出的主要宣传口号标语都是“颜(景荣)体”)。颜景荣的“宣传体”、“标语体”书法留给丹阳人的印象实在太深了。直至今天,市里遇到创卫生城、创文明城等大事仍要请颜景荣到大街上刷标语。

四世同堂乐享晚年八十岁立志完成“蝌书梦”人生起伏,波澜不惊。如今的颜景荣不忘初心,但有了更多的时间乐享晚年,做起了太爷爷,家里已是四世同堂。回忆起那段早已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悲苦岁月,颜景荣不免伤感,但更多的是感觉如今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儿女孝顺。颜景荣的夫人朱兰方对记者说道:“我们这辈子最开心的事就是养了3个孝顺儿子!不仅对我们两老孝顺至极,每年还赶着我们出去旅游,说是要看看世界,绕地球跑个两圈。”到目前为止,他们老两口已经走过了二十几个国家。

八十大寿时,家人到齐为他祝寿,他特地设计了一款寿碗,把他平生所学都凝聚在了碗上,用了他擅长的六种字体,更有他自创的蝌蚪体书法。颜景荣告诉记者,所谓蝌蚪体书法,简单讲就是落笔粗,收笔细,看上去就跟蝌蚪一样。蝌蚪体书法不讲究笔豪的优劣,可粗笔精用,小笔大用,锋、腹、根并用。除了自创蝌蚪体书法,颜景荣还自创了行隶。就像颜景荣自己说的书法不仅仅是要让别人觉得你写得好,更重要的是写出个性,写出自己的标志,让别人一看字就知道是颜景荣的。而在这一点上,他算做到了。“刀杆子、笔杆子、锄头杆子,这一生都不能放弃。”除了书法,颜景荣还擅长篆刻,而锄头更是从未丢下。

回忆起以前的种种,颜景荣对自己的一生还算满意,但还是有些许遗憾,就是还没有把蝌蚪体录入中华字体库,这也是他八十大寿时许下的一个愿望。问及原因是什么?颜景荣告诉记者,2014年,一位市领导多次和他提起这事,并把他自己写的《援藏日记》赠与颜景荣。颜景荣了看了书之后大受鼓舞,主要是被书中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所鼓舞,所以就算以前再怎么“左边耳朵近,右边耳朵出”,这一次,他想完成这个任务,毕竟自己已经八十高龄了。如果能实现这个愿望,这一生也算完满了。“我也到处打听,但也没找到什么渠道,所以我想看看有没有人知道怎么申请,或者知道有什么办法,告诉我一下。”最近,颜景荣查阅了很多资料,都没有找到更好的途径。“不是说‘中国梦’嘛,这就是我的梦,‘蝌书梦’”。(陈晓玲文/摄)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