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现在全靠我嫂子一人照顾两个卧床的人,太不容易了,但凡我有空,再远也赶过来和她一起分担!”这是作为小姑子的董秋风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而董秋风口中的嫂子就是被村里人称赞的好儿媳李玉华。李玉华今年52岁,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如今不得不回到老房子专门伺候婆婆和小叔子。
视婆婆如亲妈不辞劳苦尽孝道
在河阳杏虎村董甲村的李玉华家里,记者见到了她的婆婆许巧娣和小叔子董国泉。一间不到25平米的大堂架了两张简易的床,一张床上躺着年迈的婆婆,另一张则躺着半身不遂的小叔子。
李玉华说,为了方便同时照顾他们俩,她自己只能住在旁边的一个小房间里,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她几乎都在大堂忙活,没有睡过一夜好觉。
许巧娣七八年前就患有老年痴呆症,年事已高的她最近两年病情加重,时不时疯疯癫癫地跑出家门,动不动就把自己摔得遍体鳞伤,最近一次摔伤,彻底让老太太爬不起来了,从此只能以床为伴。作为董家唯一的儿媳妇,李玉华毅然挑起了照顾婆婆的重担。“婆,也是妈!”这是李玉华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在婆婆患病期间,除了在衣食住行上精心伺候照料,还尽自己的全力为婆婆四处求医问药,可事与愿违,婆婆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还把自己摔得只能长期卧在床上了。
现在婆婆已经82岁的高龄,经过李玉华的悉心照料,头脑时而清醒时而迷糊。清醒的时候,老人家还会冒出这样一句话:我家的玉华啊,不是亲闺女胜似亲闺女啊!”每当听到婆婆这么说,李玉华都热泪盈眶。为了帮助婆婆恢复意识,李玉华始终不放弃治疗的可能,经常帮许巧娣按摩,和她多聊天。“就算她恢复不了了,我也希望她身体健康,把伤全养好,争取活过100岁!”李玉华说道。
视小叔子为亲弟不计闲言细照料
祸不单行。婆婆卧床没多久,李玉华的小叔子董国泉不幸脑瘤病发,倒地不省人事。好在家人发现及时,他们第一时间把董国泉送进了医院急救,可是,捡回一条命的董国泉从此半身不遂,丧失了自理能力。据董秋风介绍,二哥董国泉早年有过老婆,但现已分开,没有子女,病发前一直住在简陋的平房里,独自一人生活。现在为了方便照料,李玉华干脆把小叔子接到了自己的家里生活。
董国泉不仅身边离不开人照料,每个月的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李玉华的丈夫董荣泉为此四处奔波,常年在外打工。“他(董荣泉)也惦记老人和弟弟,可是总要赚钱负担他们哦,除了逢年过节,平日很少在家。”李玉华称,她也能体会丈夫的辛劳,于是把照顾董国泉的重担坚强地挑了起来。然而,嫂子照顾小叔子难免诸多不便,耳边的闲言碎语也多了起来,对此,李玉华却说:别人说别人的,我干我的。”她把小叔子当成自己的亲弟弟般照顾,每天坚持给他擦身,换纸尿裤,喂饭倒水,端屎倒尿,没有一句怨言。
因为要照顾两个人,李玉华天天5点就起床了,仅仅给他们挨个喂早饭就要花去2个多小时。“婆婆还能吃得顺利点,小叔子边吃边吐,有时候脑瘤压迫神经还会抽搐一会儿,不耐心一点根本喂不下去。”李玉华告诉记者,其实一天内最累的不是早上,而是晚上给两个病号洗澡最费时费力。好在小姑子董秋风抽空来帮忙,不然李玉华很难坚持下来。“我嫂子一个人先背老太太进去洗,洗完了顾不得休息再背我二哥进去洗,太不容易了!”董秋风说,不忍嫂子太辛苦,住得较远的她有时也扔下家里的活儿过来帮忙。“我也只能搭把手,主要的担子都在我嫂子身上,她对我们这个家的贡献真的很大。”董秋风流着泪说道。
附近的村民得知李玉华的事迹后,边点赞边给予方便和鼓励,同时他们也希望社会上有更多的好心人来关注并帮助李玉华。
(朱金祥魏邦红张敏文/摄)有类似新闻线索请拨打爆料热线:869831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