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信息服务栏很“受伤”

核心提示: 作为及时传播政策法规、社区大事小情以及精神文明、科普教育知识等最新动态的信息服务栏,被一些居民比喻成社区的“小喇叭”。然而,记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这些信息服务栏有的被故意损毁,有的被人为涂改,还有的被各种小广告占用。

IMG_5344

编者按:为了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今起,本报携手市文明办开展“文明随手拍”活动,如果您身边有文明事、文明人,都可以编辑文字并拍下图片上传到丹阳新闻网(www.dy001.cn),或发送至邮箱836996201@qq.com、516743993@qq.con,让文明的微元素不断传接。同时,也欢迎大家对各种不文明现象“拍砖”,做文明监督员。

本报讯  作为及时传播政策法规、社区大事小情以及精神文明、科普教育知识等最新动态的信息服务栏,被一些居民比喻成社区的“小喇叭”。然而,记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这些信息服务栏有的被故意损毁,有的被人为涂改,还有的被各种小广告占用。

“你看看,好好的一块宣传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涂了一块油漆。”近日,记者在车站社区某小区采访时听到小区的老人们议论纷纷。原来该小区有一块健康教育宣传栏被人用白色漆状物遮盖了一块,部分内容被挡住了。路过的李阿姨告诉记者:“这块漆涂了有一段时间了,也不知道是谁弄的,太没素质了。

这块宣传栏讲的是高血压病防治知识,正是我们这些老年人关心的,本想时不时来看看,可现在涂了这块漆,不少内容都看不到了。”记者在走访中还看到,除了被人为损毁,一些社区的信息服务栏还被各类非法小广告占用。

例如,为创建文明和谐社区,许多社区都与居民讨论制定了居民公约,并制作成宣传栏贴在墙上。“你看我们小区里张贴的居民公约,不仅边边角角的地方被贴上了刻章、办证的小广告,还有人把中间的一大片字给洗掉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不是破坏公物嘛。”说起这些不文明现象,家住曲园小区的张阿姨很是无奈。

此外,社区民警信息公告栏也没能幸免。据介绍,通过“社区民警信息公告栏”,将社区民警姓名、照片、手机号码以及警务室QQ群、报警电话全部公布上墙,本意是为了一旦群众遇到困难时能够及时拨打报警电话或者直接与社区民警取得联系,人民群众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民警报警求助,向民警咨询相关问题。然而,记者发现,部分小区的民警信息公示栏上,有些信息被故意修改、有的照片则被恶意“化妆”,内容难以辨认,实在太煞风景。

记者点评

社区信息服务栏属于特定居民区内的公共资源,提供的信息服务往往是本社区居民需要了解的事项,它的存在可以提醒人们身处于社区之中,让人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一些人对社区宣传栏的乱涂乱画乱贴,不论是出于恶作剧,还是为了个人利益,抑或是其他目的,都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它不仅不方便社区居民知晓各种信息,了解社区的大事小情,对社区及周边环境也是一种破坏。(龚佩玉)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