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防灾应急知识,您了解多少?

核心提示: 14日下午1:30,市民防局在实验学校内开展了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内容包括观看科普片、宣讲演习的目的和意义、带领学生进行演练以及人防工程知识宣讲等内容,为实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9月18日10:00~10:19,我省将统一试鸣防空警报 ;14日下午,市民防局在实验学校内开展了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让师生们受益匪浅。

QQ图片20160914170755 

14日下午1:30,市民防局在实验学校内开展了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内容包括观看科普片、宣讲演习的目的和意义、带领学生进行演练以及人防工程知识宣讲等内容,为实验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现场:师生积极配合演习

当日下午1:30,实验学校百余名师生集中在报告厅内,一起参加了这场防空防灾演习。老师们、同学们,其实防空警报分为三种,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重复3遍;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重复15遍;解除警报则长鸣3分钟。下面,我们就今天演习中遇到的各种警报及相对应的准备工作做一下具体讲解……”报告厅内,师生们认真观看防空防灾科普片后,又跟着民防局工作人员学习相关防空防灾应急知识。

下午2点,演习正式开始。“呜……呜……”防空警报四起,响彻云霄,实验学校四年级三个班的学生听到民防局工作人员的撤离命令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指定路线快速疏散。一百余名师生在四分钟内,均安全有序撤离到地下防空设施。

现状:校园演习屈指可数

前段时间,在正则幼儿园内,一场逼真的防恐防暴演练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通过演习,让老师和学生们知道真正遇到暴恐袭击时该如何应对。虽然类似的演习很受师生们欢迎,但据记者了解,此类演习在我市学校中开展的并不多。

近年来,不时有新闻报道,校园内发生砍伤砍死学生的暴恐事件。校园人群密集,且学生们相对缺乏抵抗能力,万一发生了暴恐事件怎么办?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如何自救。家长们现在也越来越关心孩子的安全,有的家长不仅每天接送,并且有时中途还会去学校看望孩子。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防空防灾、防恐防暴演习,但是近几年,随着相关部门的重视,不管是在企业还是在学校,渐渐地有了各种演习。”市民束女士告诉记者,她第一次听说学校要进行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感觉很新鲜,同时也很激动,孩子应该多学学防空防灾、防恐防暴这方面的知识,到关键时刻是可以救命的。”

期望:愿更多演习进校园

在实验学校,师生们在民防局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此次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任务。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防空演习,我都不知道防空警报的种类,还以为听到警报就应该躲起来,现在才知道,其实还有一种是解除危险后的警报。”四(1)班的一名同学告诉记者,他感觉这种演习很有意义,通过演习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演习,不仅是防空防灾的,还有防恐防暴、防抢防偷等各种演习,我想我们参加了演习后,要是真正危机来临时,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我觉得今后这种演习要多进校园,让学生们学习防空防灾知识,增强防护自救能力。”该校一名老师告诉记者,她以前也是通过电视或者网络了解到相关知识,但她觉得经过真正的演习后,会更直观、更深刻,能有效增强师生们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

民防相关应急知识:

一、听到预先警报时怎样行动?

当听到预先警报后,要立即关闭电闸、关掉煤气、背起应急包、领好小孩,实施紧急疏散,或利用人防工程掩蔽。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统一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掩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措施,平时要熟悉掩蔽工程的位置、昼夜入口标志、进入工程的最近路线和行动方式。离家前家庭成员要分工行动,密封包装食品、储存饮水并盖严、帮助老幼病残、切断电源、关住家禽、牲畜、转移易燃物品、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关闭门窗等。然后各自携带应急包离开住房,奔向防护工程掩蔽。

二、听到空袭警报时怎样行动?

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人防工程隐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人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卫生间、厨房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靠墙角的桌下、床下卧倒,要避开门窗和易燃、易爆物。

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车站、码头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分散掩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可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掩蔽,不要在高压线、油库等危险处停留。在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大树下疏散掩蔽、迅速卧倒。

三、听到解除警报时怎样行动?

人员撤出人防工事,从掩蔽处出来,听从指挥撤离现场,配合人防专业队伍开展消除空袭后的抢险抢修工作,如就近救护伤员、找寻被困人员、扑灭初起火灾,协助维持治安、堵漏、消除潜在危险、消除沾染、修复通信等。警报解除后,人们仍要注意收听广播,了解解除警报后人员行动的注意事项,如哪些食物、饮水不能食用;关注疫情通报、放射性沾染、染毒或带菌情况通报;了解敌空袭规模、方式及城市破坏情况通报,以及对下一次敌空袭的预测等,以便有效做好再次防空行动的准备,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四、空袭后在建筑物内的人员应如何自救互救?

(一)自救要点:1、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危害。2、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土和压在身体上方的物件。3、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4、几个人同时被埋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5、寻找和开辟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亮光、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6、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静卧保持体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7、为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硬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

(二)互救原则:1、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2、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3、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4、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5、如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强抢救力量。(李潇文/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