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古稀之年,一些人选择颐养天年,锻炼、娱乐、看书看报……不过还有一群“可爱的人”选择发挥余热,吕城镇荷花池社区就有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在荷花池社区,有位“名人”,他叫刘永生,是一名75岁的老人。2012年,刘永生自告奋勇帮社区分担各项事务,5年来,他辅助社区负责人操心着这个大家庭里的事情,让社区里的“家庭成员”能够快乐生活,年逾古稀仍在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村民住进新家,
古稀老人成社区热心人
上午9点,在吕城镇荷花池社区五幢,六楼和五楼的居民因为一件琐事发生矛盾:五楼居民怀疑六楼居民暗地里将烟蒂塞进他家锁眼里,导致门锁打不开,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得到消息之后,刘永生随即赶了过去进行调解,经过近半小时的劝解,双方终于和解。而这样的调解,刘永生经常会做。
“现在啊,社区很多事离不开刘老了,不管什么事,基本上都需要靠他来出谋划策。”荷花池社区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新建的荷花池社区能逐渐走上正轨,热心人刘永生功不可没。
2012年,吕城镇为配合常州机场改扩建工程,及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在荷花池规划建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住宅社区。刘永生住在河东邵家村,作为第一批拆迁的住户,被安置在了荷花池社区。第一批入住荷花池新社区的共有六个自然村的村民,刚住进新社区的村民觉得社区既不像农村,又不像城市,没有地可种,再加上入住的很大一部分是无法再找到工作的老年人,他们平时都闲得心里发慌,总想找点乐趣。于是,经过原来几个自然村的村干部商议,决定由刘永生带头,带领着他们乐活晚年。
为了老有所乐,
他自掏腰包组建舞蹈队
刘永生不负众望,得知很多老人都喜欢跳广场舞,所以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了荷花池社区的第一支广场舞队伍。“有了广场舞队伍之后,大家都在一起跳舞,还有专门的领舞在前面教,每天都是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我们都感觉找到了‘组织’,不会感觉无聊了。”王大妈告诉记者,成立了广场舞队伍后,以前三五个人自己跳舞的都加入了大团队。“老人都喜欢热闹,大家集中在一起,跳完之后一起聊聊家常,大家都感觉很开心。”
为了迎合更多居民的兴趣爱好,刘永生又陆续组建了荡舞船队、莲湘舞队、扇子舞腰鼓队等。居民们一个个都竖起大拇指,称赞古稀之年的刘永生热心能干,这让刘永生感到很骄傲,但其实在组建的过程中,刘永生却遇到了不少困难。
组建舞蹈队,首先要有资金,而这也是刘永生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我想让大家能有机会出去比赛切磋,但是如果要外出比赛,需购置演出服饰、道具等,这都需要一定的费用开支。”刘永生告诉记者,农村的很多老人基本上没有钱,所以集资无望,于是,刘永生自己拿出6800元,购置了服装、道具等。
“我年轻的时候虽然爸妈走得早,但是后来经过我和夫人的努力,自己办厂,赚了一些钱,当时乡亲们也帮了我不少,所以现在我要拿出一部分钱来,回报乡亲们。”刘永生参军退伍后,1976年在河东大队办起了第一家拉丝厂,两年后又创办了不锈钢弹簧厂。“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我们村在吕城还算是很穷的,但是刘永生的脑子活,把两个厂子办得红红火火,我们村几年间成了吕城镇的富裕村,发展也越来越快。”村民刘先生告诉记者。
活到老做到老,
他想为居民奉献全部
刘永生的细心负责、热忱周到感染了一些年轻人,2013年,社区里几位年轻人也主动报名担任社区管理志愿者。近年来,刘老和几位年轻人一起辅助社区负责人把荷花池社区的文体活动办得有声有色,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赞扬,同时,也得到了上级文体主管部门的肯定。今年3月份,江苏省老年运动体育节启动仪式便在吕城荷花池社区举办。
刘永生告诉记者,社区管理工作细碎又繁杂,小到社区垃圾清理、邻里纠纷,大到居民红白喜事、社区决策等。2014年年底,因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原来的场地偏小已满足不了需求,经协调,刘永生准备将场地转移到19幢旁的空地,但是个别住户坚决反对,并有极少数居民搞破坏。刘永生反反复复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向对方承诺,调整跳舞时间、控制音量,保证做到不扰民。经刘永生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说服了对方,新的广场舞场地也顺利启用。
现在,吕城荷花池社区的安置住房,已建成70余幢,约13万平方米,入住人口已达1800余人,有十几个自然村的六百多户家庭拆迁安置入住了荷花池社区,社区管理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年事已高,刘永生感觉有时候身体吃不消了,但他依旧对记者说,他要把毕生的精力献给社区。“有居民的配合,还有亲人的支持,我想工作并不难做。”刘永生的儿子在开办企业,女儿是一所学校的副教授,虽然儿女心疼父亲,但父亲坚持要服务社区,他们也表示大力支持。
刘永生的愿望是“活到老,服务到老”。纵然百年之后,他还想要发挥自己的作用。“我百年之后,要把有用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我已立下了遗嘱,在红十字会也已办好了各种手续,希望能让更多的生命延续下去。”采访结束时,刘永生说道。
(赵理章李潇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