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再帮我一次,救我儿子一命!”

五年前,他为救白血病儿子向本报求助;五年后,儿子骨髓配型成功,紧要关头,他又走进了报社

核心提示: 近日,孙全兵又找到了记者,与五年前比起来,这位四处奔波的父亲,脸上看起来更加饱经风霜。但记者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就像五年前一样,孙全兵仍随身带着儿子孙同春的病例资料到处求助。不同的是,经过五年来和病魔的抗争,当年的孙同春已经长成了17岁的小伙子,受病痛的折磨,孙同春显得虚弱而疲惫。

本报讯 近日,孙全兵又找到了记者,与五年前比起来,这位四处奔波的父亲,脸上看起来更加饱经风霜。但记者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就像五年前一样,孙全兵仍随身带着儿子孙同春的病例资料到处求助。不同的是,经过五年来和病魔的抗争,当年的孙同春已经长成了17岁的小伙子,受病痛的折磨,孙同春显得虚弱而疲惫。

“这几年就是不断地接受输血、吃药、治疗,不停地往返医院、家里。”孙全兵告诉记者,当孙同春被确诊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一样可怕)后,家人就没有放弃过治疗的念头,并一直在努力着。据了解,孙全兵老家在安徽,早年来丹阳埤城打工,就在全家都迁到埤城生活时,儿子的病情爆发,接下来,求医问药、接受治疗的日子就没有停止过。从发现儿子生病到目前已经有9年的时间了,在这9年里,孙全兵得到了来自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慈善总会给我们打了钱,丹阳总工会连续几年都给我们送来救助金,通过丹阳日报给予我们帮助的社会爱心人士也很多,这些无私的帮助和关怀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儿子治疗的决心。”孙全兵说道。坚持出奇迹。前段时间,孙同春的病情有了转机。孙全兵告诉记者,儿子的骨髓已经与四川脐血库里的血样配型成功,这对他们一家来说,犹如一盏希望之灯,点亮了以后的生活。与此同时,孙全兵却犯了难。原来,18万元的手术费用直接把他们的希望挡在了门外。“这么多年来,大部分治疗费和生活费都是靠借钱维持的,要再拿出18万来,简直是难上加难。”孙全兵坦言,他已无法可想了。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孙全兵通过微信开始了“爱心筹”,希望通过众筹的途径为儿子凑手术费,同时他也希望本报再帮他一次,因为这次直接关系到儿子的性命,孙全兵表示无限感激。

(张敏)

如果社会爱心人士愿意帮助孙同春,请扫以下二维码参与爱心款众筹。

11

 

责任编辑:汤剑蕾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