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您好!
——9月10日教师节特别报道
九月金秋,每年一度的教师节再次来临。从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确立至今,已有32个年头,教师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得到提高,人们关注孩子的教育,同时也关注“教师”,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恭祝全市教师节日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用爱教,调皮的小孩也能乖
史靖雯是本市好孩子幼儿园的一位普通教师,从事幼教工作以来,给她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班内一位叫康康的小男孩。虽然康康一开始让老师们很“头疼”,但时间一长,老师们还是从教育这类孩子身上总结出了一条工作经验:用爱去教导,再调皮的孩子也能乖。
“康康在我印象里,规则意识一直比较弱,特别是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屁股很难和小板凳做朋友。”史老师笑着说,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对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哪个孩子调皮一点就懒得去管。可是像康康这样好动又不听指令的小朋友,史老师还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试过用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也试过说教式教育制止他乱跑乱动,还试过多次重复地训练让他听令坐下,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史老师经过一番思索,在与康康的父母做了有效沟通后,调整了教育方式,上课时尽量以“妈妈”的角色和康康交流,对他施以爱的回应。“康康其实很懂得察言观色,我一瞪眼一微笑,他都会作出相应的表情反应,我就读懂了他的内心。”史老师说道。
如今的康康,经过史老师和其他几位“爱心”老师的共同努力,他不仅可以乖乖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课了,而且还能由史老师手把手地教着做陶艺了呢!“只要让他安静地坐下来,后面的一切教学内容就能较为顺利地教授给他了。看到调皮的孩子变乖,有明显进步,我们也很高兴。”史老师表示,教师节对她们来说,孩子们能快乐、健康、有进步就是最好的“礼物”。(张敏文/摄)
“我在学校也有一个妈妈!”
实验学校5(1)班的学生袁天浩,父母在丹阳打工很忙,平日里放学后妈妈很少陪他,但他并不缺乏母爱,因为他在学校也有一个“妈妈”。
“我老家是安徽的,一年级时转来实验学校,曹老师教了我两年,我觉得曹老师就像我妈妈一样。”说起曾经教过自己两年的曹敏娟老师,徐天浩表现出深深的不舍,因为曹老师现在调去教三年级的语文了,虽然5(1)班语文老师认真负责,也很和蔼,但一下子离开了曹敏娟,徐天浩就像和妈妈分开了一样。
曹敏娟教授小学语文已经20多年了,在她眼里,班里的学生既是学生,同时也是她的孩子,在这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里,孩子们”总会时不时让她感动。“有一次,记得是中秋节,因为很多孩子是镇上的,离家比较远,只好住校,中秋夜,一些六年级的学生们因为想家不大高兴,所以我觉得应该给孩子上一节不一样的课,我就带着孩子们拿上吃的去操场上围坐着,大家一起背诗歌、拉家常,一些孩子因为想家还哭了起来。但是有一个女生站出来,安抚大家让大家不要哭,她说老师也像妈妈一样陪伴着他们,这个学生讲了很长一段感人的话,让我十分感动又记忆深刻。”学生们一天天成长懂事,让曹敏娟觉得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无怨无悔。她说,做老师是她读书时一直的追求,现在,我感觉自己除了做老师其他的什么都不会,所以我要踏踏实实的做好这份工作,对得起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李潇文/摄)
要做每位学生的良师益友
今年38岁的高智是吕叔湘中学的数学老师,2003年从通化师范学院毕业后就踏上了教师的岗位,经过13年的历练,他逐渐褪去青涩,蜕变成成熟稳重的良师益友。这13年,不变的是他在解题时的行云流水和把爱奉献给每一个学生的初衷。
“爱是教育的基础,我要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高智说:当学生用专注而又崇拜的眼神盯着我的时候,当学生夸赞数学老师的课生动活泼易懂的时候,当有学生录取名校的时候,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作为老师的价值和意义。”在13年的教学中,高智一有时间都会和学生探讨学习,细聊生活,畅想未来,思考人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都把他当做倾诉的对象,敞开心扉。也正是因为这样,高智能用心走近他们的生活,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细心触摸他们的心理。慢慢的,他与学生之间不仅成为了亲密师生,还成为了贴心朋友。
高老师说:当老师是一份良心活,在教育的道路上,奋斗的脚步我不曾停歇,在奋斗中体味幸福,在幸福中感受教师的快乐。我希望在学生的眼中,我不仅仅是好老师,更是他们的好朋友。”(陈晓玲文/摄)
回母校任教亦师亦学姐
她曾是吕叔湘中学2006级的一名学生,如今却已成为该校的一名语文老师。能够回到母校授课,对邹叶君来说,意义自然非同一般。特别令她意外的是,她这亦师亦学姐的身份,竟是帮助她拉近与学生距离的“法宝”。
现如今,她与学生之间,不仅是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好友关系。
采访时,记者看到,邹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不仅外表阳光,笑容更是极具感染力。“其实我资历尚浅,全靠多位老师给予帮助,比如我在母校的第一次教学分配,就遇到了我高一时的英语老师伏素萍,和熟人一起搭档,交流起来自然要方便得多。”邹老师说,特别还得到了张京霞、何卫峰两位师父的精心指导,以及所在语文备课组的热心帮助。
说起她的学生们,她认为,现在的学生普遍比她们那一代的学生要活泼得多。邹老师说,在平时她多是以一个学姐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学生们也就非常乐意向她敞开心扉,所以她的QQ、微信好友里有一大部分都是她的学生,她会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动态,并给予朋友式的点评。邹老师认为,家长们与孩子相处也是同样的道理,应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拉近两者的距离,从而更好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之路出谋划策。
(贺丽华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