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好饮食和睡眠,谨防秋燥

核心提示: 9月份,我市天气明显转凉,渐渐有了入秋的感觉。连日来,早晚温度稍低,空气湿度减少,有的市民感觉身体一时难以适应,出现嗜睡、干咳、喉咙疼痛等症状。

调节好饮食和睡眠,谨防秋燥

本报讯 9月份,我市天气明显转凉,渐渐有了入秋的感觉。连日来,早晚温度稍低,空气湿度减少,有的市民感觉身体一时难以适应,出现嗜睡、干咳、喉咙疼痛等症状。谨防秋燥,市民可从饮食和睡眠两方面去调节自己的身体,通过“内调外养”来让身体慢慢过渡到秋天。

进入秋季后,人们身体出汗明显减少,人的机体也进入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功能开始恢复平衡,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克服“秋乏”应该从调节人体节律入手,在日常起居作息上作针对性的合理调整,其中,睡眠要充足,市民最好每天早晨6:30起床、晚上22:00入睡,这样更能保持一天的好状态。爱美的女性可以每天晚上敷一个补水面膜,有助于保证皮肤营养和水分,较少细纹和干皮现象。

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还可能诱发感冒、咽炎、鼻炎等疾病。对付秋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喝水。每天晨起可喝一杯淡盐水,晚上睡前可喝一杯蜂蜜水。日间可以用枸杞子泡茶喝,晚间煮一些银耳木瓜冰糖糖水喝,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滋阴补水作用。

秋季是一个增液养津的特殊时段,处暑过后饮食以清淡甘润为主。多数蔬菜和水果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且含大量水分,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及无机盐、纤维素,可改善燥气对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市民可适当摄入一些蛋白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但要注意适当与适量,否则胃肠道出现“积食”难消化,会适得其反。

此外,要少开电扇,尽量关窗睡觉。秋天昼夜温差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容易发作,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因此,要少受“冷刺激”。秋季秋高气爽,适合户外运动。因此,我们应根据个人体质,进行适当体育锻炼,但是切勿过量,以免加重秋乏的程度。(刘伟)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