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脾胃祛湿是关键

核心提示: 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李伟新介绍,民俗意义上一般认为立秋之后就是秋天,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在秋分之后才正式进入秋季,处暑恰巧处于这两个“秋”中间,自然也就具有双重特点。

2

今天,8月23日,处暑。处暑意味着暑气结束,处暑过后,虽然温度下降,昼夜温差大,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以预防胃肠道疾病。因为胃喜温不喜寒。

且听镇江名中医、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李伟新解析

两“秋”之间,敛阴展阳

处暑时节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泻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李伟新介绍,民俗意义上一般认为立秋之后就是秋天,而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北半球在秋分之后才正式进入秋季,处暑恰巧处于这两个“秋”中间,自然也就具有双重特点。

处暑时节的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一方面处暑仍具有“暑气”,还有夏季“热”的特点。另一方面,处暑代表暑气的结束,紧接着就要迎来秋燥,所以处暑还兼备秋季“燥”的特点。

中医学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黄帝内经》介绍,处暑后阳消阴长,这个特征与人们的饮食起居都有密切联系。中医认为,处暑占有“暑”和“燥”两种外邪,李伟新建议这个季节要早睡早起,因为早睡可以收敛阴气,早起可以舒展阳气。

同时,在穿衣方面,此时穿衣宜秋冻,以散掉夏季在体内蕴结的湿热之气。不过由于这个时节早晚偏凉,但中午依然很热,体弱多病的人要注意加减衣物,特别是要注意足下保暖。腹部盖薄被,以防脾胃受凉。白天只要室内温度不高不宜开空调,可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风涤荡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少辛多酸,停贴秋膘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

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不知不觉地开始吃点好的——按中国人的习惯,也就是想多吃点肉;一些中老年人,还讲究“贴秋膘”。不过,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李伟新提醒,不要急着贴秋膘。淡补也就是饮食清淡,用“淡”来养生,是因为这个季节仍有暑气,脾胃功能较弱,过于辛辣、油腻容易造成食积。

同时,因为处暑也有“燥”的特点,秋季肺气当令,辛味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有助肺气,如果过食造成肺气过旺就会导致咳嗽、咳黄痰等呼吸系统问题。而酸味入肝,肝气可挟制肺气,使人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处暑时节的饮食应该适当“少辛多酸”。

淡补既可以避免肺旺伤肝,又可以避免伤脾,同时兼顾了处暑季节的“暑邪”和“燥邪”,饮食主要以清热化湿、健脾化湿、润肺滋阴等为主。

胃病防治“三分治、七分养”

脾胃为“后天之本”。每到秋季,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气候转凉后,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胃病防治“三分治、七分养”。胃病的发作与饮食、劳累、天气、精神紧张等诱因有关,平时养胃应尽量注意这些因素。胃疼、胃脘部不适或消化道不适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做胃镜、彩超、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搞清到底是何原因。

冬病夏治,对慢性胃病疗效好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临床表现主症为“痛、胀、呃”等,胃脘冷痛,得食痛减,遇冷加重,饮食减少,呃逆,泛酸,大便时干时稀等症状,均属于人体脾肾阳虚范畴,为慢性胃肠病。往往反复发作为慢性胃肠炎等,病史超过两年,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根据传统的中医学基础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中医院通过临床研究表明,冬病夏治,中药穴位敷贴”这种特殊的治疗方法对慢性胃肠炎等有较好的疗效,并有很好的抗复发的作用。

慢性胃肠炎等慢性胃病,症状反复,病程周期长,病久脾肾两虚,脾虚则水谷运化、转输功能失常,气机阻滞;肾虚,特别是肾阳不足,则气化不利,不能纳气,温煦全身及固表祛邪的功能减弱,在秋冬季节容易发作。所以,中医院选盛夏伏天之时,取“春夏养阳”之意,健脾温肾,和胃止痛,增强体质。

【健康指南】

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从肾治胃国内先进

市中医院脾胃病科是镇江市重点专科之一,在本市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该科从肾治胃机理研究成果先进、脾胃病外治古老有效、膏方治病防病并举。

研究成果该科从肾治胃,通过滋肾阴而养胃阴。观察滋肾养胃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从肾治胃机理。2011年4月通过江苏省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内病外治以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脾胃病防治为理念,脾胃病科运用中医传统疗法开展脾胃病外治,如用灸法、穴位敷贴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拔罐疗法等,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脾胃病和保健目的,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具有作用迅速、简便、价廉、安全、毒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等优势,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让患者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因而深受患者的好评。

治防并举运用膏方治疗脾胃病为其一大特色,该科每年膏方1000余副,临床上通过辨证与辨病结合,注重调畅脾胃气机、治病与防病并举,膏方用药强调调治脾胃为关键,脾肾双补为根本,调节脾胃气机之剂贯穿始终,遣方用药,辨证施补,不求峻补,深受患者的喜爱。

脾胃病科设备先进,设施齐全,设有门诊、病房、消化内镜室等。科室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注重人才培养,不断引进吸收先进技术,中医药特色明显,现有镇江市名中医2名,主任中医师2名,研究生2名。该科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运用胃镜、肠镜诊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开展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等。

优势病种治疗特色明显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该科根据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多为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的体质特点,对其进行预防,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达到了“治未病”的目的。以疏肝和胃治之,以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结合脏腑辨证,调肝、调肺、调脾(胃),注意调整脏腑功能,以达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临床有明显疗效。

◆胃痞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该科自拟逆胃汤健脾益气养阴,理气化痰祛瘀,改善胃内微环境,恢复胃的清润通降、气血流通的正常生理环境,使病变组织逐步恢复正常,从而逆转胃粘膜的萎缩、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使慢性萎缩性胃炎由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这一病变模式朝正向逆转防止癌变。

◆大瘕泄(溃疡性结肠炎)该科用药途径以口服中药加直肠给药为主,临床还可配合针灸、贴敷等治疗手段,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获得了显著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现代医学治疗的不足。该科予以扶助正气,兼除余邪维持治疗,防止复发。

运用胃镜、肠镜诊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水平较高该科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创新能力,运用胃镜、肠镜诊断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达到较高的水平。

同时开展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胃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支架置入术等。

地址:丹阳市中医院门诊部二楼东脾胃病科主任:李伟新主任中医师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