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骗了吗?微信“点赞”或藏陷阱

核心提示: “亲,帮忙在我的朋友圈点个赞吧!”眼下,微信不仅仅是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已俨然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平台。虽说收到朋友发的消息,顺手点个赞,不是难事。然而,有关的消费投诉也随之而来:主要有点赞送礼不兑现、礼品缩水、额外收费、数量有限等等。

你被骗了吗?微信“点赞”或藏陷阱

提醒:擦亮眼睛切莫盲目跟风

2015012019170771

“亲,帮忙在我的朋友圈点个赞吧!”眼下,微信不仅仅是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已俨然成为商家营销的重要平台。虽说收到朋友发的消息,顺手点个赞,不是难事。然而,有关的消费投诉也随之而来:主要有点赞送礼不兑现、礼品缩水、额外收费、数量有限等等。记者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对于微信集赞不要盲目跟风,以免上当受骗。

市民点赞屡被“欺骗感情”

“各位好友,帮点个赞吧。”在微信朋友圈,这类让朋友点赞集赞的微信越来越多,许多手机一族动动手指头就领到免费礼品,然而也有不少市民在点赞后却得不到相应的礼品,大呼上当受骗。

昨天下午,市民蒋女士告诉记者,前不久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不少好友都在转发一条信息:母婴店开业大放送,亲们帮忙点赞,只要转发此微信至朋友圈且保留一天,并集齐168个赞就可以获得精美礼品,活动真实有效,朋友们快快行动啦”。

蒋女士看完后迅速将信息转发到了朋友圈,很快集齐了168个赞。

“信息中没有数量和时间限制,所以我们觉得第二天去领取礼品肯定没问题。”蒋女士说,结果第二天上午她到这家母婴店去领取礼品,却被工作人员告知活动已结束。

“这不是坑人吗?白白做了宣传不说,还让我们白跑一趟。集赞的消息中为什么不说明时间。这根本就是商家的骗局,目的就是集聚人气。”蒋女士气愤不已。记者了解到,和蒋女士有同样遭遇的人还不少,市民小张最近也被微信点赞“忽悠”了一把。前不久,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家新开的健身房在微信朋友圈里说只要集388个赞就可以免费健身一年。对于正想减肥的他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他费了很大的劲才集齐了388个赞。

后来,小张来到了这家健身房,却被告知需要办一张一年的健身卡,第二年就可以免费健身一年。

“为什么在转发点赞的消息里面不说呢?这不是骗人吗?”小张这才恍然大悟,这只是商家的营销手段,自己又被“忽悠”了。

“赞”得多了难免觉得烦人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开通微信的市民,大家都表示自从开通微信后,时不时收到朋友点赞的要求。“对于求赞者我基本上有求必应,但赞得多了难免会烦,比如有时候正睡午觉,接到朋友留言求赞。”市民王先生说,有位朋友要求他点赞多达十多次,他以为对方如愿领上礼品了,没想到近日又看到朋友在微信里说:我又开始要赞了,虽然被骗了好多次,但还想再相信一次。”

“还有的一些交情不深或者平时没有什么联系的微信好友,有时候会突然给你发一条消息,打开微信以后才发现原来是点赞的。”对于这些“点赞党”,市民姜小姐也深有体会。“我之前因为工作关系加了一名微信好友,平时根本就没有联系,当我打开我和他的微信对话框才发现,我和他一共有8条聊天记录,全部都是他求点赞的。”对于这样的微信好友,姜小姐表示自己也很无语。

“现在我都不想看朋友圈了,感觉不是求点赞的,就是做微商的,这片领域已经被这些人给占领了。”市民陈女士说朋友圈里集赞活动的内容五花八门:KTV欢唱券、充电宝、床上用品、西餐券、净水机等,每一个活动所需要的赞少则38个,多则几百个。

由于求赞者越来越多,还有人干脆拿求赞者开涮。市民郭先生在微信里声明:鉴于朋友圈要求点赞的越来越多,本人长期点赞,1元1次,5元6次,包月50,年卡450,随叫随赞,充2000送200……”

商家如不兑现承诺可投诉

“现在几乎男女老少都在玩微信,集赞活动受欢迎,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有很好的广告效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家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同样一则促销信息,通过别的领域发布至少要上千元的广告费,而且见效慢,而微信营销,一天内就能“广而告之”。

记者了解到,集赞换礼”也有潜规则,根据集赞数量的不同,兑换的奖品价值也不同,有的甚至要集上百个赞。然而,随着点赞营销的肆意泛滥,部分商家浑水摸鱼,许多集赞免费换取的活动,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兑换起来有难度。

为此,记者也咨询了相关部门,据介绍,今年以来,全市也接到了不少咨询关于微信集赞问题的案件,投诉主要集中在点赞送礼不兑现、礼品缩水、额外收费、数量有限等等。

那么,市民参与微信集赞活动,商家拒不兑现承诺,消费者该如何维权?据我市市场监管局相关人员介绍,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商家的点赞送礼行为系民事要约,用户完成商家指定的行为,就表示合同已经成立并生效,商家必须依法履行,否则就属于违约行为。若商家拒不履行承诺,参与者应当保存好相关证据,到有关部门投诉,甚至可以选择到法院起诉,从而要求商家履行承诺。

此外,对商家不规范的微信集赞宣传活动,广大消费者更需要提升自身素质,不盲目跟风,保持理性。看到不能兑现或不确定性的承诺、没有公布程序的内容,不要参与,免得被他人利用。不要随意转发,中了不法商家的圈套,自己上当受骗还使更多人受骗。   

责任编辑:张钰婷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