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开拳馆乡间传授太极拳
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从徐州退休回到家乡后的朱为民创办了“为民太极养生馆”,积极发展武术运动,在近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中,他带领5名弟子参赛,取得了一金四银四铜的佳绩——
“爷爷,你看我练得怎么样?”嗯,不错,已经会打一套拳了,可不能骄傲呀。”师傅,我打一遍拳给您看看。”比之前有进步,还是得继续练习。”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丹北镇后巷天工桥头的“为民太极养生馆”,只见一位花甲老者正在认真指导学生练习太极拳、形意拳,类似的对话不绝于耳。他就是该拳馆开办者朱为民教练,长期练拳使得今年66岁的他身轻体健,精气神十足。
朱为民自16岁时开始学武,50年来艺耕不辍,拳艺精湛,现为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裁判、中国武术七段、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员、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中国健身气功教练员、中国温县联谊会太极拳师、徐州市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委员等等,同时他也是丹阳地区唯一、镇江地区唯二的武术七段,这也是业余选手的最高级别。在今年7月份举行的首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中,朱为民共带领5名弟子参赛,取得了一金四银四铜的好成绩……
朱为民的父亲朱昌德是吴式太极拳第三代传承人,精通少林拳和太极拳。受父亲的影响,朱为民从1966年开始学练武术、太极拳,1970年主学吴氏太极拳,1988年在上海随钱根山先生学练杨式太极拳,2000年后师从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傅钟文弟子张广海修艺,擅长杨式、武式、吴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推手、散手及日月乾坤刀,是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承人、形意拳第九代传承人和八卦掌第五代传承人。朱为民说:“打拳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我每天早上都必须练拳,五十年来风雨无阻,从来没有间断过,对它很是痴迷。”
退休前,朱为民是徐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助理工程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1973年~1985年,朱为民还担任了徐州市体委武术辅导站辅导员,1985年后开始义务授拳,教授学员众多。2001年,朱为民更是回到家乡丹阳创办了“为民太极养身馆”,任馆长兼总教练。《当代中华武术大典》编辑工作委员会如此评价他:“朱为民拳师,多年从事太极拳研练(教学),为中华太极文化的传播和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不少人对太极拳有很多误解,觉得年纪大的人才会学太极拳,觉得不管练什么拳都会受很多伤。”朱为民无奈地告诉记者,实际上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充满了力学和哲学原理。“我练太极拳这么多年了,很少受伤的。”朱为民说,练拳要讲方法、讲科学,所谓‘练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你只有学会了方法,懂得了拳理,才能练好拳。”
朱为民总说:“练拳者多如牛毛,练成者凤毛麟角。”太极拳是十分深奥的,要想练好,除了要有悟性,能刻苦外,好的老师指点也很重要。朱教练的弟子宋建祥告诉记者:“我练太极拳也很多年了,以前打的都是竞赛模式。自从跟师傅学以后,第一次觉得原来太极拳真能打得这么有内涵、有深度,给我一种全新的体验,很多之前不明白的地方经师傅一提点,茅塞顿开。”在这次徐州国际武术大赛中,宋建祥获得了吴式太极拳的银牌。
谈到为什么退休后还要继续开拳馆,朱为民表示:现在都讲究要全民健身,太极拳就是很好的选择,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要保护发扬。我回来开拳馆,就是要传授传统武术,发展武术运动,增强家乡人民体质。大家只要想学,可以随时来我拳馆,包教包会。”此外,朱为民还自创了24式太极拳换步练法,只需要2平米的空间便可打下整套拳法,特别适合在办公室、家里等地练习。这些拳法我都做成视频放在网上了,大家如果想现场学也可以和我联系,我很愿意教大家。”朱为民如是说。(龚佩玉 蒋须俊文/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