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丹阳东南部的吕城镇,近来成为丹阳金融行业里的“明星镇”,其金融生态环境不仅得到了来自镇江市和我市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评价,而且被视为我市金融良好地区的代表。
面积不算大、人口也不很多的吕城镇,缘何能在我市众多经济发达镇中脱颖而出、成为金融良好代表地区?它是如何创设良好的金融氛围、让实体经济受益的?连日来,记者带着这些疑问,深入吕城镇政府、企业和金融单位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吕城镇因运河文化和三国文化而成为丹阳四大古镇之一,也是最古老、最发达的商贸集镇之一。1400多年前开凿的世界上里程最长的京杭大运河孕育了商业繁盛的名城古镇,1700多年前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在此屯兵筑城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也正因为此,淳朴的民风和勤劳的品质,为吕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和动力。近年来,该镇获得了省重点中心镇、省文明乡镇标兵、省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示范镇、省创新型乡镇等诸多含金量很高的荣誉。
即便如此,自2013年以来的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和严峻形势,也给吕城的实体企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不过,与周边不少企业投机取巧甚至采取非法手段套取民间资本的方式有别,吕城的企业负责人们从自身出发,从改革企业内部治理入手,在泥泞中闯出了一片天地。
“我们自己不努力的话,结果可想而知。我只想把自己手里的事情做好,歪门邪道坚决不碰。”江苏丹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荣良谈吐间,将这样一场其实非常严峻的挑战,仿佛化成了春风细雨般的平和。他告诉记者,他在吕城做企业做了这么多年,对家乡的企业和氛围非常熟悉。他说,吕城的企业主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吕城人,做人做事也都保持着传统的吕城民风。他所认识的吕城企业老总们,绝大多数都非常恪守本分,努力将自己的企业做好,从来不碰民间借贷、非法集资等违规的东西。而且,吕城的企业主们非常讲究诚信和品质,答应的事情一定会做到,遇到困难积极面对从不推诿。他认为,正是这些内在素质,才让吕城的企业在周边不少企业陷入金融债务风险的时候,能够独善其身,而且企业发展未受影响。
而在吕城镇党委书记杭春云看来,吕城良好金融环境的创设是多方努力的结果。“企业是根本,除了企业,政府和银行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他笑着说道。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吕城镇政府为保证全镇不发生一起金融风险,采取了多种有针对性的举措:在保障上,镇政府及时成立了金融稳控小组,出台了“打造诚信吕城、维护金融生态环境”的实施意见;对企业实施网格化管理,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规范企业经营和金融行为;镇人大对银行、部门就服务企业进行评议,督促银行正常有序开展业务,监督部门高效服务企业;定期召集银行和企业开展对接活动,为双方提供良好的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桥梁和纽带。在培训上,政府多次召开经济分析会,引导企业走正道,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针对企业的需求,定期邀请上级金融部门来企业举办讲座,解读财税政策,组织优质企业进行上市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服务上,镇政府还为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积极帮助企业协调各种矛盾;对企业出现的金融风险进行及时协调化解,强化信用环境;各部门、行政村定期联合排查,建立企业信息库;落实专人跟踪,对企业实行目标责任考核。
在企业的努力和政府的引导下,吕城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金融支持作用。据悉,吕城现有银行5家、分支机构7个,在近年来整体较为严峻的金融形势下,保持了1.6:1左右的存贷比,而且积极向上争取,想方设法为吕城的企业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成功化解了一个个金融难题,受到了吕城各方的一致好评。
如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不仅为吕城带来了正能量和好声誉,还给它创造了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本月初,丹阳市人民政府和人民银行镇江市中心支行就把一场高规格的银企推进会开在了吕城,工行丹阳支行、中信银行丹阳支行、丹阳农商行等3家银行与镇政府签订了政银战略合作协议,农发银行等7家银行与丹毛纺织等7家企业签订了银企合作协议,增进了政府、银行、企业的战略互信和友好合作,支持了吕城实体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吕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得来不易,我们准备将其好的经验向全市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学习吕城的诚信精神,努力使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发展。”人民银行丹阳市支行行长蒯理所这样总结道。
(嘉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