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记者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条私房料理的信息,美女厨娘图文并茂介绍“独家瘦身美容餐”,而且品种丰富,可满足不同口味的人群。这种专门为爱美人士订制的“私房料理”一时受到多方点赞,下单情况可观。
快捷模式桃战传统快餐
记者了解到,微信下单点餐不仅简单快捷,支付也相当方便,发送一个红包就能完成订单。而且吃惯了传统快餐,各种街头小吃、料理的人们早就厌倦了熟悉的口味,这也是“私房料理”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像我们上班一族,每天中午吃什么成了最头疼的问题,拿起微信聊聊天就能享独特美食,还送货上门,岂不比快餐更好?”在开发区某单位上班的李小姐这样说道。
据李小姐反映,她周围的姐妹们都尝试过微信点餐服务,感觉超酷炫。“味道确实也不错啊,在外面的店里根本吃不到。”李小姐补充道。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也在微信上卖过“自制韩国泡菜”,生意一时也很火。“平时做给家人和同事吃,他们都建议我可以开个泡菜店了,那多烦啊,微信却给了我一个尝试的平台,那种靠自己的爱好和手艺赚钱的过程,让我很有成就感。”
靠独有特色引尝鲜顾客
为了品尝这些“私房料理”的特色,记者加了某“瘦身美容餐”的店主为好友,然后订了其中一个“美容餐”。对方声称,她所用的食材都是新鲜的,而且在自家厨房加工,绝对保证安全和减肥效果。除此之外,对方也把价目表发图给记者选择,每种料理餐分大小份,价格从24元~48元不等,并承诺提前订餐,按要求当天送货上门。
记者拿到餐盒时发现,就是普通的蔬菜沙拉,由于店家手工精细,因此菜色看上去比较诱人。据知情者透露,像记者这样抱着尝鲜心理的年轻人在朋友圈内很多,而“私房料理”店就是抓住年轻人的尝鲜心理推荐自制的菜式,至于能否真的瘦身美容,则不得而知。
“有的菜式我吃过一次就不会再光顾了,或者将店家推荐的几款吃个遍就不去吃了,就是尝个鲜,体验一下‘收食品快递’的感觉而已。”一位90后如此说道。
食品安全监管仍存空白
在朋友圈走俏的“私房料理”,交易没有单据,没有销售记录,只有聊天内容和红包发送的截图,万一吃坏了肚子,该找谁去呢?记者采访了解到,这种担忧成了大多数消费者共同的关注点。
市消委会工作人员提醒,选购朋友圈内的食品须尤其谨慎,朋友之间的纠纷不属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调整范围,交易时须留下有效凭证,便于权益受到侵害时举证。
记者还了解到,新《食品安全法》强化的是对外卖平台的管理,微信只是一款社交通信应用,并不能被定性为严格意义上的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这意味着暂时还不能对其进行食品上的监管。(张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