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在宁开公司当老板 研究所建产业化平台

核心提示: 副院长佘茜介绍,上海光机所主要负责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而南京研究院则定位于研发和项目产业化,采用企业化运营的新模式,通过技术入股、销售提成、技术转让收益分成等多种方式,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创业和产业化的积极性。

在宁高校院所多种形式参与我市科技创新创业

教授开公司当老板 研究所建产业化平台

南报网讯 (记者毛庆实习生贾天荣)高校教授直接创业当老板、校地合作共建研发服务平台、研究所建平台转化实验室成果……近年来,在南京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激励下,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投身我市科技创新创业,一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一批科技型企业迅速成长。

教授开公司,3年登陆新三板

“在宁高校与南京深度合作,我算是提前尝到了甜头。”说这话的是南理工材料学院副教授刘和义,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南京理工宇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和技术顾问。去年公司产值1000多万元,当年11月又登陆新三板。

刘和义创业的项目是新型氧化锆纤维,是火箭必备隔热材料,看起来就像白色的棉絮。多年来,我国这种材料一直从美国进口,美国同类产品价格已达400万元一吨,且对外销售一直受到严格管制。

2000年,刘和义和团队开始对这一材料进行研发。2012年,团队解决了实验室技术向生产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工程难题,且市场售价可以控制在100万元一吨,并拿下6项发明专利,经江苏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2年,南京出台“科技九条”,鼓励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出来创业。在学校的支持下,刘和义与南京宇龙电子器材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溧水创办南京理工宇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当时学校以技术入股,我个人拥有18%的技术股权。”刘和义说,这几年,公司研发、生产逐渐步入正轨,市场销路也不错。公司计划5年内建成“国家氧化锆纤维生产研发基地”,设立博士后流动站,打造新材料技术研发平台与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一站式”创业驿站,贴心服务“教授老总”

南京工业大学双子楼里入驻了70多家科技型企业,大部分企业的负责人或者企业总顾问是南工大的教授。

为了服务这些教授创业,南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工商局鼓楼分局等在双子楼内专门打造了人才创业驿站。

创业驿站里,各项创业服务一应俱全:全配服务式办公室,创业者可直接拎包入驻;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一对一帮扶,帮助解决创业中的疑难杂症;引导对接金融资本,有潜力的项目随时可能获得天使投资青睐。

“除了这个驿站,我们还成立了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专业化实体机构,在服务企业的同时,让教授老总们免除创业后顾之忧。”南工大校长黄维介绍,学校一直鼓励教师以科技成果入股企业,早在10多年前,就明确技术入股的70%股权归成果完成人所有,2012年,这一比例又提高到90%,教师们创业的积极性都很高。目前该校已形成以丁家桥校区8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大楼为载体,4万平方米集聚学校科技资源、4万平方米全面向企业开放的模式。

研究所在宁建创业平台,将实验室产品“变现”

激光,可以在1秒钟内对数公里范围内的风速、风向等信息实时测量,从而引导航班平安着陆。最近,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旗下企业——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发激光测风雷达,这台从里到外全部零件都实现国产化的机器,正在新疆试用。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性能一点不差,但价格仅为三分之一。

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由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一年半时间,已经成功孵化吸引近20家企业。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就是研究院的副院长,产品研发遇到技术问题,只需上个楼就能在研究院里寻求解决。

“这个研究院是上海光机所的唯一分所,所里非常重视,专门选派了20名跟产业化相关的技术人员来南京,院长就是所里管产业的副所长。”副院长佘茜介绍,上海光机所主要负责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而南京研究院则定位于研发和项目产业化,采用企业化运营的新模式,通过技术入股、销售提成、技术转让收益分成等多种方式,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创业和产业化的积极性。

记者了解到,研究院还投入了几千万元购置激光器等相关设备,主要为实验室技术研发服务,孵化企业使用这些设备价格非常低,甚至是免费。

责任编辑:汤鹄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