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党员将慰问金变成“爱心款”

退休不褪色,用感恩的心传播正能量

核心提示: 老人名叫陈锁宝,作为一名已有4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表示希望这些钱能帮助真正困难的人,因为这些年不管在哪里自己都有被“组织”关心,这就够了。

百姓故事

网格长和陈锁宝在聊着天

在万善园社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多年来生活朴素,不曾给自己添置一些新的东西,但每次只要万善园社区居委会组织爱心捐款活动,他几乎都会第一时间把善款送到居委会。前些天,居委会工作人员去看望他并且送上慰问金时,他连声说着“谢谢”,但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他又颤巍巍地将刚接过的慰问金塞回他们手中,说想将这些钱捐给真正有困难的人,大伙的鼻子都酸了。这位老人名叫陈锁宝,作为一名已有48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表示希望这些钱能帮助真正困难的人,因为这些年不管在哪里自己都有被“组织”关心,这就够了。

老党员执意捐出慰问金要把爱心传递给更多人

陈锁宝家住东丝宿舍楼,今年已经74岁,儿子女儿早已成家立业,日子过得也算不错。逢年过节,社区的工作人员都会前来看望他,陪他聊天拉家常,这让他内心觉得十分温暖。

就在前几日,万善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往常一样来到陈锁宝家中,陪他聊天,问问他身体情况,也带来了社区对老党员的慰问金。和往年一样,陈锁宝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信封,连声道谢,但他转身又将信封塞回工作人员手中,说要将这些钱捐给盐城灾区,这让网格长和社区工作人员很是诧异。社区工作人员劝说他:盐城灾区捐款您已经捐了,而且现在社区组织的捐款已经结束了,这钱我们也不知道怎么送到那边啊!”他们劝说了半天,陈锁宝还是固执地要将钱捐出去,让社区捐给更困难更需要帮助的人。“我平常根本花不到钱,这些钱应该给更需要帮助的人,希望社区帮我完成这个心愿。”最后,在陈锁宝的执意要求下,社区工作人员商讨后决定将这笔善款存入社区慈善工作站,如果社区居民真有困难,这笔钱就可以拿出来发挥它的作用,也算是满足陈锁宝的心愿。

听到这样的结果,陈锁宝这才收起严肃的表情,乐呵呵地笑了起来,表示满意。

“你们来看我就够了,我就很满足了,其他真的不需要。”陈锁宝说,捐钱不仅是想做好事,这个心愿里还包含着一层答谢社会的意思。因为这些年,他虽然大病没有,但小病连连,得到了来自社区党支部和周围邻里的很多关照。

这些年关爱从没缺少要用感恩的心帮助别人

“年轻的时候我家里生活比较艰苦,那时候没能力帮别人。”20岁的时候,陈锁宝就参军去了,当时是在苏州的27师,当兵的那些年,他都是接受部队的命令到新疆、内蒙等战争地区支援前线。战场上生死就在一线之间,也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性格和云淡风轻的态度。战争结束后,他转入北京军区某部队,退伍后转业回到家乡丹阳,分配在东门丝绸厂当起了一名普通的汽车司机,直至退休。虽然生活渐渐好了起来,但多年部队的艰苦生活,让陈锁宝更懂得生活的困苦,因此生活也过得十分朴素,也很平静。

退休之后,出门和附近的两三邻居聊聊天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不过这两三年他几乎都没有下过楼了。“过了70岁就觉得身体差多了,而且还患上了哮喘,这原本上下五楼是很轻松的,但现在觉得遥不可及,下楼还容易些,但上楼就感觉登天啊,喘得不行,所以自己能不下楼就不下了。”陈锁宝说起自己的病痛丝毫没有沮丧之情,而是满脸的乐观笑容。他告诉记者,虽然儿女都会经常回来看自己,但人老了总归就喜欢胡思乱想,好在社区工作人员、邻居都很关心他,只要一有时间都会到家里来跟他唠上几句。

社区、邻里都似一家人愿慈善工作站发挥大作用

说起自己感受到的关爱,陈锁宝特别感谢每天给他送饭的邻居。自从他得了哮喘不能下楼后,邻居每天都会给他做饭送上来。

记者去的当天,陈锁宝的午饭是一大碗馄饨,他特别喜欢吃,每天的菜色也都不一样。我接受了这么多的关爱,生活也不缺什么,所以更要去帮助其他人,比我困难的人太多了。”社区工作人员临走时不断叮嘱陈锁宝保持好心情,不要激动,陈锁宝像个孩子一样回应道:好,都听你们的!”据了解,万善园社区居委会慈善工作站于2015年7月2日正式挂牌成立。慈善工作站募集的资金将统一汇入市慈善总会专用账户,由总会统一建账,分户管理,并由总会按有关规定保值增值。工作站成立以来,万善园社区一直按照有效救助、量力救助、公平公开、不重复救助原则,对辖区范围内的低保类、低收入类或其他特殊困难群体,根据捐赠人意愿实施定向救助,同时对社区范围内的慈善超市和慈善公益项目建设等对象进行救助。

(琳琰晓玲文/摄)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